首页 理论教育 诚实的价值:华应龙教育随笔十周年纪念

诚实的价值:华应龙教育随笔十周年纪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看到一幅题为“诚实的代价”的幽默画——教室内喧闹一片,教师走了进去:“刚才是哪些同学吵闹的,请站起来。”那泪水里分明饱含诚实的代价。崇尚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他的同学以后还敢“诚实”吗?诚实作为一种人品,一种规范,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但愿画中那孩子诚实的代价,能换来我们对自身教学观念的审视,对以往教育手段的反思。

诚实的价值:华应龙教育随笔十周年纪念

最近看到一幅题为“诚实的代价”的幽默画——教室内喧闹一片,教师走了进去:“刚才是哪些同学吵闹的,请站起来。”学生们噤若寒蝉。一名诚实的孩子站了起来,老师开始“教书”了,而那个孩子站到了教室外,泪珠滴滴……

这是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了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发人深思。

是啊,那孩子好冤啊……那泪水里分明饱含诚实的代价。

崇尚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培养诚信的未来公民也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着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语文课本上有讲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的课文,思想品德课中也有关于“诚实”的章节,学生守则、规范里更有要求“诚实守信”的条款……可是为什么当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说了老实话,做了老实事,当了老实人之后,反而招致处罚?“知”须付诸“行”,“知”而不可以“行”……是师之过乎,是“行”之过乎?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批评教育本没有错,但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孩子来说,在批评教育中,尤其需要看到他积极向上的因素。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不管孩子犯了怎样的过失,只要孩子能真诚、坦白地承认错误,我们便应加以积极引导。切不可在批评过错的同时疏忽了对积极因素的肯定,使他产生“坦诚招致不幸”的切肤之感。试想:那位诚实的孩子下次还会“诚实地”站起来吗?他的同学以后还敢“诚实”吗?(www.xing528.com)

再则,画中一群说笑而未站起来的学生,安然听课,依然故我。老师此番“宽大”,他们与那位挨罚的学生一样,会产生同一心理:“还是不诚实好啊!”教师教育失范,可能祸及学生将来的立身做人,其贻害是不可低估的。数年的心血,可能毁于一时的轻率;一次的疏忽,可能造成终生的伤痕。

当下,“诚信”一词,几乎成为大众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社会问题之一。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人有极为精彩的论述。《春秋穀梁传》中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在幽默画中,那些坐着的学生,“无言”;那位只顾教书的老师,“无信”。“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这是韩非子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将日常生活的诚信与立国治世的诚信结合起来说的,那我们的诚信教育是不是也应该抓近,抓小,抓实?

诚实作为一种人品,一种规范,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法国学者蒙田指出: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的部分”,它制约着其他一切美德。没有真诚这种美德,任何美德都将不是真实的,或者都将不是真正道德的。我们老师,不仅仅是要“教书”,也不仅仅是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行”。徐特立先生曾说过,教师有两重人格,一重叫“经师”,就是只管教书本中的知识;一重叫“人师”,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他老人家说:“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与‘经师’二者合一的。”“经师”与“人师”相悖,教书与育人相离,是无意识地自毁教门。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在幽默画中,那位孩子站起来了,是该批评还是该表扬?教师将他逐出课堂,是批评了他的违纪,还是惩罚了他的诚实?但愿画中那孩子诚实的代价,能换来我们对自身教学观念的审视,对以往教育手段的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