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华应龙教育随笔

数学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华应龙教育随笔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结果,不论过程,世人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弊端。是的,“学生个个充满信心”,真是让人兴奋不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要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失去了“真”,科学就会走上“伪”的歧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求真务实”,应形成知识点、技能项与“过程”融合统一的新局面。袁振国先生在其专著《教育新理念》中的这段话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思考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华应龙教育随笔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结果,不论过程,世人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弊端。“重在过程”也早已成为大家构建新课堂的共识。

我们欣喜地看到课上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就“图②是不是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最后图②究竟是不是角呢?我们没看到结论。关于这一问题,老师在其后的说课中说:“听了学生们的这些对话之后,我觉得结论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我的这些学生们个个充满信心的模样。”是的,“学生个个充满信心”,真是让人兴奋不已!这,也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的表征之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要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我们在欣喜之余,似乎不能置“图②究竟是不是角”这一问题于不顾。否则,拥有那样自信的人,无异于“摸象”的“盲人”、“自大”的“夜郎”!人们通常说“明辨是非”,“明辨”到最后,是无“是非”或是混淆了是非,试问:学生做何感想,积淀下何种体验?提出对话教育理论的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1]如果说学生在对话之后,还没有给图②命名,那么他们就被淹没在一个没有赋予意义的世界里,一头雾水。

是的,我们在大学生辩论赛上看到过“莫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题,我们在人才招聘报道中也读到过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测试题,但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此。因为辩论题也好,测试题也罢,它们都躲开了真理性和常识性的简单是非,辩论题在一种方法论上展开,而招聘题在价值取向上显现。新理念下的学科课堂教学,不是不要知识,不是不要结果,而是要革除那种把学生当“容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要那冷冰冰的死知识,要的是由“学生的心血浸养的,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钱锺书语)热乎乎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对数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笔者以为执教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这段话中的新精神,并有了可贵的教学实践,但忽略了这段话中的基准点。我国的中小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美英等国正在研究呢!我们在新理念下实施的数学教学不能由“只看结果、不论过程”的旧有轨道滑入另一个极端——欣慰过程、忘了结果,演绎出新版“邯郸学步”的闹剧。(www.xing528.com)

教学,也是一门科学。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要义之一便是“真”。失去了“真”,科学就会走上“伪”的歧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求真务实”,应形成知识点、技能项与“过程”融合统一的新局面。

“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袁振国先生在其专著《教育新理念》中的这段话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思考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