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 - 以课堂融错为主题的思考与挑战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 - 以课堂融错为主题的思考与挑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因融错而精彩”,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以前的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不敢飞、不能飞?现在的课堂上,常常有“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的时候。可是“室”翁失“鸭”,焉知祸福,正因为有这样的种种意外,我们的课堂才更有挑战、更有意味、更有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 - 以课堂融错为主题的思考与挑战

2003年,我执教“36 军官问题”一课——

(播放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录像片段之后,出示了18 世纪普鲁士王国国王的图片)

师:18 世纪的欧洲,有一个普鲁士王国,国王叫腓特烈,他也想举行一次阅兵式,用36 名军官组成一个方阵作为整个阅兵式的先导。他们国家共有6 支部队,每支部队各有6 种不同级别的军官。国王突发奇想,他想从6 支部队中各挑选6 名军官,这6 名军官正好是6个不同的级别。用这36 名军官排成一个方阵……

生:(插嘴)太容易了,每行6个人,排成6 行就行了。

师:(微笑)不过,国王有个要求:每行、每列都要有各个部队、各个级别的军官。

(生面露难色,有的皱眉,有的沉思,有的跃跃欲试。)

师:现在,你在想什么呢?有人想试一试,是吗?

(突然一位学生有些得意地举起了手。)

生:这样没法排。要求每行每列都要有各个部队、各个级别的,如果是3 行3 列的是可以的,6 行6 列是不可以的。

师:(好奇地)是这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激动而得意地)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保证没记错!

师:爱看书是个好习惯!那么,你研究过吗?情况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其他同学研究过吗?

(同学们轻轻地摇头。)

师:我们祖先有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不管对什么事,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那么现在你想研究这个问题吗?

生:(迫不及待)想!

……

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呢?

生1:有些事情必须要有所试验才行。不可以过早地下结论,或者轻信别人的结论。上了这节课,我就想起二年级语文课学过的一篇课文《小马过河》:松鼠说“河水很深,会淹死人的”,老牛说“河水很浅,刚到膝盖”,小马听了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做了。这篇课文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

师:说得真好!联想到语文学科的了,说明了一个特别好的道理:不是听别人说,而是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尝试,非常可贵!

生2: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有特别严谨的作风。我发现2 行2 列的排不成,3 行3 列的排出了,我就得出结论:凡是偶数的都排不成,凡是奇数的都可以排。我以为自己就成功了,4 行4 列的我以为排不成就不去好好想了,所以就真的排不出来了。上了这节课后,我觉得有点惭愧,我知道提出一个猜想之前也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

生3: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哪怕有99 次都成功了,只要下一次失败了,就需要进一步地推敲了。我记得您曾经说过,证明正确,需要无数个例子;证明错误,只要一个反例就够了。

生4:(一学生突然十分兴奋地站起来)华老师,您刚才说数学家已经证明了“36 军官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可是,我已经排出来了!(异常激动地走到展示台前)请大家看!

师:(已看出其中的差错,而同学们没发现;教师故意没指出来,而是——)遗憾的是要下课了,我们没时间来检验了。6×6 的方阵,假如你真的排成了,数学史就要因你而重写了!(www.xing528.com)

(下课铃响后,生4 仍然在本子上画图、列表。在本子上方,赫然写着这样一行字:“数学史上将留下我的名字!”)

回顾这节课,回味2000年以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管是自己上的,还是听同行执教的,我脑子里蹦出了一句话——现在的课堂会飞。

课堂怎么在飞?因为学生在飞,教师在飞。

学生在飞。学生的思维在飞跃:从“2”和“3”想到了“偶数”和“奇数”,从“有限”想到了“无穷”,从数学课堂想到了语文课本,从自己的体会想到了同学的探究,从笔下的习题想到了广袤的世界,从当下的教室想到了遥远的未来……

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能飞跃?因为,学生本来就是天使,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教师的尊重,没有剪掉学生的翅膀;教师的欣赏,帮助了学生的飞翔。

“课堂因融错而精彩”,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不用担心出错,“思考过就不用说抱歉”,波普尔说:“那些不愿意冒着被证伪的危险去发表自己观点的人不能参加科学游戏。”正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怕被“证伪”而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好玩”。“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大概是当今学生在课堂中的心声。

就像那首《隐形的翅膀》所唱的那样:“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新课程的课堂实践让我体悟到:教学,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但更有价值的是要在课堂上播种希望,让学生去想象自己生命的成长。

教师在飞。教师的思想在飞扬。

以前的教师是教材的忠实的执行者,缺乏自主参与。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教师也是课程的建设者。少了许多“不得越雷池一步”的规定,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什么”的权利,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自主,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课堂上的教师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课堂上的题材可以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贲友林的课)到电视上有意思的奶粉广告(张齐华的课),等等。真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天使为什么会飞?因为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

以前的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不敢飞、不能飞?因为我们对传统教师角色的眷恋:自觉不自觉地以真理的化身自居,以传播真理为己任。

以前的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不敢飞、不能飞?因为我们特别地敬重书本,乃至于迷信知识。

回想“36 军官问题”的课始,学生从课外书中看到的结论几乎把这节课送上了“绝路”:书上早有了,我们也知道了,还研究什么?一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效地去书本权威:人们包括孩子们常常把书本的知识当成真理,是不必解释无须怀疑的真理。殊不知一切知识都是可错的,都是有待于检验和反驳的,“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使学生兴奋地踏上了探索的旅程。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一支蜡烛,而是一根火柴,去点着学生求知的火把,去点燃学生生命的火焰。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那样的沉重,不再是那般的凝固,思维闭塞,暮气沉沉,而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朝气蓬勃,想象丰富,是那样的轻盈和灵动。课堂上,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有了我们自己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

现在的课堂上,常常有“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的时候。可是“室”翁失“鸭”,焉知祸福,正因为有这样的种种意外,我们的课堂才更有挑战、更有意味、更有兴致。课堂教学就像是一次心灵之旅,如果前面的路上有什么都是已知的,那么整个旅行便索然寡味。能激发教师激情的,就是课堂中的不可知。钱理群先生说:“我都是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陶醉于其间,用婴儿的眼睛去重新发现,把它看作是自我生命的新的开拓与创造,从中获取诗的感觉。”我想,这种“诗”的感觉就是“飞”的感觉。

思想改变课堂,激情成就梦想。乘着思想的翅膀,师生一起飞翔,飞翔于课堂之中,如鱼之在水,如鸟之在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很幸运,我们遇上了新课改

“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飞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飞代表一种上升,人的主体性的上升和张扬。

飞,是一种状态;飞,是一种自在;飞,更是一种境界。

会飞的课堂,必将造就华夏之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