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盘未下完的棋:华应龙教育随笔

一盘未下完的棋:华应龙教育随笔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我和刘侦伟说:“侦伟,这样吧,下次你一个星期的作业全对,我陪你玩一次,行吗?”“侦伟,你愿意陪我下棋吗?”“刘侦伟,与你爸爸下棋,你也让他一个车吗?”“不行,我不要你让,你去借一个车来。”“三步不出车正死棋。”我的炮将打他的死车,他要求悔棋。这盘棋已经下完好长时间了,可刘侦伟那咬着嘴唇,点点头的样子历历在目……“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再拖几分钟,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最好的结局!

一盘未下完的棋:华应龙教育随笔

刘侦伟的作业总是出错。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他妈妈拉着他,专门回到学校来找我帮助想办法。他妈妈说:“他好像是故意的,绝不全对!就为这个,刘侦伟也伤透了脑筋。”“是啊,我这个做老师的也很着急!他的错,没有规律,今天是这儿,明天是那儿……”

最后,我和刘侦伟说:“侦伟,这样吧,下次你一个星期的作业全对,我陪你玩一次,行吗?”(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特别忙,我最高档的奖励就是陪学生玩)刘侦伟两眼发光:“真的?”“军中无戏言!你说吧,怎么玩?”“陪我下棋?”“行!”

第二天早上,刘侦伟特地把作业本送到我的手上……“全对!”我冲着他点点头,四目相对,他也回我个“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可是,他第三天的作业有一个小错……“唉——”一声叹息。

连续三天全对。连续四天全对。……终于,刘侦伟的作业连续五天全对了!

我吃完午饭,来到教室,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

“侦伟,你愿意陪我下棋吗?”

“非常愿意!”刘侦伟边回答边往前走。

“那就在这儿下吧!”我的手还在翻作业本。

他摇摇头。我说:“那你说在哪儿下?”他犹豫不定。“那到我办公室……”“不,那儿老师多!”“那你说到哪儿呢?”他就是不说。他为什么这么挑地方呢?我不解。

“那就在这儿吧!”我决定道。

他到座位上拿来象棋。我一边判作业,一边看他摆棋。

“哎,怎么少一个车?”他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我就少一个车吧!”他说得很自信。我心想:刘侦伟的棋艺肯定了得!好在我已经做好了输给他的心理准备。因为,我已十几年不下象棋了。但我想输也要输得硬气。“刘侦伟,与你爸爸下棋,你也让他一个车吗?”

“我两个车都不要!”他一脸的自豪。

“不行,我不要你让,你去借一个车来。”

他回到座位,三找两找,竟找出了那个“车”。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要那么挑地方了,原来他是为了照顾我的面子啊!好一个小鬼

他一个当头炮开局。我想别四平八稳了,还他当头炮。他不急不躁:马二进四,车一平二。

真是老将!“三步不出车正死棋。”他懂。

……(www.xing528.com)

我俩的旁边已经站了五六位“观棋者”。

我根本不再想判作业的事了,自己感到脸热,心跳得厉害。

我的炮将打他的死车,他要求悔棋。我不依:“落子无悔大丈夫!”

他少了一个车,并无半点慌张。我更不敢放松。

我一看表,快上课了。三下五除二,他认输了。

他的眼神复杂:是佩服?是后悔?是不服气?是怨恨?……他无声地回到座位上。

我走到他的旁边: “侦伟,你下次连续全对五次,我陪你再下一盘,好吗?”

他咬着嘴唇,点点头。

第二天,他的作业错了……

这盘棋已经下完好长时间了,可刘侦伟那咬着嘴唇,点点头的样子历历在目……孩子左右为难地挑地方,孩子藏着一个车不拿出来,孩子……“我真不如一个孩子!”

通过这盘棋,外显的是我棋艺高,内含的是我教感弱(就不说别的了)。

我是找到了一个激发孩子潜能的助手,这助手雪中送炭,帮助我让孩子尝到了作业全对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树立了“我能学好数学”的自信。作业目标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作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孩子的体验是幸福的。

可是,我没能锦上添花,没能再帮孩子一把。孩子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虽然说“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但对我这个学生来说,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成功的滋润!这盘棋,就像他以前的作业,可能只是由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了败局,并不反映他的真实水平。对他这份特殊的“作业”,我该怎么办?

“那么我让着他,让他赢?”那样也不见得好!“落子无悔大丈夫”的教育是对的。

为了这盘棋,孩子肯定考虑了很多很多,说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呢!他肯定想赢我这个老师,但又想怎么才能照顾到老师的面子?孩子心中是有我这个老师的。但我这个老师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心只想冲锋陷阵,过把瘾,心中只有我自己,心中只有那盘棋,纯粹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玩伴,把学生当成了我的陪练,没有了“他是我的一个学生”的想法,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我该怎么做呢?

不是快要上课了吗?再拖几分钟,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我的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装着一颗“教育心”,当时的我就会想到这一妙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