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徽淮北:学生回答尴尬,退步原是向前!

安徽淮北:学生回答尴尬,退步原是向前!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不久,在安徽淮北市,我借班与三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原任老师难堪的是,有时候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我”。尴尬之余,我赶紧抓住有一个学生轻轻地说“都喜欢”来救场。总之,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极其难堪的。现在,我才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当学生齐声喊“最喜欢我”自己窃喜的同时,原任课老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这正是宋朝无德禅师所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安徽淮北:学生回答尴尬,退步原是向前!

前不久,在安徽淮北市,我借班与三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课进展得很顺利,学生敢想会想,敢说会说,酣畅淋漓。即将下课了,我说:“一节课的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太棒了,我真想见见咱们的数学老师!喜欢咱们的数学老师吗?(生答‘喜欢’)喜欢我吗?(生答‘喜欢’)你最喜欢哪个?”

竟然较多的学生说的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出乎意料!第一次碰到。

这一设计,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回答“都喜欢”,那就按预设进行——“‘都喜欢’是什么意思?两个喜欢?不行,只有一个喜欢!……你打算怎么办?建议可以把‘你的喜欢’平均分成8 份,5/8 喜欢数学老师,3/8 喜欢我。学了分数就能用,真不简单!再见啦,我百分之百喜欢的孩子们!”

让原任老师难堪的是,有时候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我”。前不久,在北京上课时就是如此。当时我就想“问这个问题真不好,伤害人”!课后我想出个办法:“你们老师水平真高,教出的学生这么会说话!只有‘一个喜欢’让你为难了吧?想想办法,能不能把这个喜欢平均分成8 份,对了,5/8 喜欢你们的老师,3/8 喜欢我,不就行了吗?”

可是,今天却让我自我遭遇了难堪。当时,我的反应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尴尬之余,我赶紧抓住有一个学生轻轻地说“都喜欢”来救场。可是,如果学生是齐声回答“喜欢数学老师”,那我该如何应对?

上出一节精彩的课,很难;把每节课都上得兴趣盎然,更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心底里喜欢老师,则是难上加难。我是从心底里敬畏这个班的数学老师了。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十分敬佩咱们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的老师高兴,更为你们的直爽自豪!一点点都不喜欢我?你可以把那个喜欢平均分成9 份,8/9 喜欢×老师,1/9 喜欢我,可以吗?”

这样应对,差强人意,但说“再见了,我百分之百喜欢的孩子们”时绝对少了几分真情。

总之,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极其难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我才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当学生齐声喊“最喜欢我”自己窃喜的同时,原任课老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要知道,那可是在成百上千人的会场上啊!

老师和老师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喜好也会各有不同。既然“一切皆有可能”,那怎么设计更好的结尾呢?当初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环节呢?

这一环节是上这节课时临场想到的,纯属“偶然得之”。课到尾声,总结学生的表现,表达喜欢学生的情意,反过来也问问学生是否喜欢老师。两个“喜欢”一碰,就联想到小时候的“最喜欢爸爸还是最喜欢妈妈”的难题。妙啊,这样的难题现在可解了:这样的环节既总结了课堂,活跃了气氛,又在谈笑间进一步巩固了分数的认识(从具象的单位“1”发展到抽象的单位“1”),更体现了分数的价值和作用。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但现实告诉我,这一环节不但可能使自己尴尬,更可能让原任教老师无地自容!因此我必须改变设计!(www.xing528.com)

躺到床上,反思着这一教学事件,大约30 分钟了也没能想出新的设计。突然,“哎呀,有啦——”

“一节课的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说到‘喜欢’,想起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喜欢问我们‘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你怎么回答?对,我也和你一样会机灵地说‘都喜欢’!可是大人们会说:‘不行,不行,只有一个喜欢。’我就犯难了。现在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我吗? ……”

还题目本来的面目,多好!

这正是宋朝无德禅师所谓: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要衷心地感谢孩子们真实的回答!是他们真实的回答,给我当头棒喝,促我反省;是他们真实的回答,给我醍醐灌顶,教我反思;是他们真实的回答,让我寻根究底,反思我的反思。

杜威先生认为,当人审慎地考察某个观念的基础以及佐证信念的充分性时,“这个过程就被称作是反思;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学反思,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技巧的获得,更是智慧的生成、境界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