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达8.29亿,手机网民8.17亿,互联网普及率59.6%,其中10-29岁年龄阶段的网民占比44.3%。由此可见,青年网民所占的高比例表明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运动的重要平台。但正如前面所提到,一方面,青年在网络平台参与一些正能量话题讨论,表达对国家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积极认同,这不仅有利于青年的社会化,还对我国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一些情绪化、不理智的言论,也被质疑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甚至是民粹主义的倾向。这些人在情绪宣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散播谣言、谩骂、进行人身攻击等现象,不仅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还会损害我国的大国形象。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及时引导网络情感表达。首先,一旦出现热点事件,我国的主流权威媒体应引导网络舆论。其次,积极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正面宣传作用,如对网络“大V”、红人、知名博主开展科学新闻观教育,以便在热点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用理性的观点平衡和引导非理性的情绪,利用其网络影响力,全面发挥对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效能,这样有利于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www.xing528.com)
第二,加强网络监管、网络教育。一是要完善网络相关法律,实现真正的网络实名制。相关网站、论坛社区、公众号等要建立完善网络监管长效机制,严格把控信息发布的源头。一旦出现造谣等现象,及时做出官方澄清说明,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要持续对青年进行网络教育。使其在网上“冲浪”时自觉践行网络规范,保护好自身权益,提高辨别不良舆论的能力,避免被一些带有“不良意图”的网络信息“带节奏”。同时,青年必须树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做到不造谣、不传谣,成为遵纪守法的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