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以其多样化的存在形式,能够通过互联网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学习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高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加大网络红色资源的建设力度,打造红色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
事实上,很多高校也正在积极运用网络探索“互联网+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如延安大学开发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尖上的课堂”——“小红专”,其研发推出的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采用图文视频结合、教学实时互动、学业考核分析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该项目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辅助思政教育教学,汇聚线上线下育人合力,从而推动思政教育从“指尖”直抵“心间”。另外,西南大学“红色之旅”网络文化工作坊,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创作红色文化的主旋律作品,并利用网络进行推送和宣传,让红色文化的主旋律牢牢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空间。
通过网上红色文化教育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首先,要把握好红色文化育人导向,充实红色文化产品的供给。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蕴含的共产党人深厚的革命情怀、高尚品行,不仅是思政教育的教育资源,更是高校网络文化宣传阵地不变的主旋律。其次,要整合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空间。最后,要融入思政教育,营造网络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非常有必要利用好鲜活事迹、遗迹等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
当前,以高校的微信平台为主要传播阵地的方式受到了很多高校的青睐。因为就目前来说,微信契合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兴趣,从而能够增强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井冈山大学适应互联网的新发展创建了“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推出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文章,促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大力度的宣传。此外,河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设“寻访河北红色印记”专栏,在新媒体平台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使爱国主义在高校永远“在场”,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公众号推送的系列文章,比较注重采用吸引力、冲击力强的标题,吸引学生的主动阅读,而且网络文章的编写、技术推送基本上都是由学生骨干承担,这样学生就从红色教育中的“被给予者”变为“同行者”,也能促使学生将红色文化教育更好地内化于心,从而对红色文化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深的认同感。(www.xing528.com)
红色文化资源进网络,微视频、微课的制作也必不可少。合肥工业大学就依托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大别山,制作了井冈山斗争系列视频和大别山微视频。高校可以将这些系列微视频引入思政课堂教学,其不仅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也拓展和丰富了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这些革命历史主题系列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学习的深加工过程。而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视频制作的教育模式,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的主动性,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行动来传承红色基因。
总之,利用网络平台不仅能够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红色基因在网络上落地生根,也能够让红色文化的传播形成声势,让红色文化的推广方式更“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