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应人民意志,立足中国国情,紧跟时代浪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艰苦奋斗、络续不竭地开辟前行之路的征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经济调整的复杂性、艰巨性尤为凸显;其次,国际局势急剧变化,西方资产阶级错误思潮涌入国内;再次,社会中无政府主义、个人崇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猖獗。我们党清楚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解放思想、正本清源及在新时期指导各项新工作的“生命线”价值。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重新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10]。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批判和矫正了党内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简单地等同为“突出政治”等错误思想,重新确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并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命题的提出和学科的萌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支持和理论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各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融交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愈发激烈。“政治风波”暴露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工作中的严重问题。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推进,邓小平指出:“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组织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行动起来,同各种破坏安定团结的势力进行有效的斗争。”[11]同时,为纠正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作用等错误思想,邓小平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反对“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倾向,他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2]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关键节点,开始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地使人们获得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对国家发展走向再次充满信心,由此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恢复和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秩序陷入混乱,东欧剧变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严重受挫,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迅猛。1993年3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目的是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增强干部队伍和群众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3]1999年9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6月,江泽民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4]“中心环节”和“重要政治优势”的理论补充,是这一时期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正因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社会思想文化稳定,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www.xing528.com)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为避免错误思想滋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性文件。胡锦涛多次强调: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深化社会主义经济,越要加强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做,要把精神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在现实与理论、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点更加清晰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全面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