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一是网络空间非理性思考的倾向阻碍大学生对国家的理解。网络空间中非理性的思考倾向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塞奇·莫斯科维奇认为,在社会环境中,人们不会总是表现出好的方面,“群体中的人的思想行为会接近那些最低水准的人的平均水平……地位最低的人的标准被用来判断非常普通的事情”[7]。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即便作为个体是理智的,但在群体之中也有可能被氛围所感染,从而被表面化的“真相”误导,对国家产生不正确的理解。二是网络空间自由式情绪化的氛围淡化大学生对国家的支持。网络空间中,表达的相对自由以及表情、动图、小视频的出现和发展使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主体在有关情境下更易情绪化。学者赵海艳和孙萍通过研究发现,“非官方媒体平台上主要是情绪化的意见表达,并得到多数网民的支持和应和,容易走向群体极化”[8]。在情绪化表达的环境下,大学生很可能受其影响,被环境中的情绪所牵动和感染,并从情感上进行宣泄,而这种宣泄不利于大学生对国家的支持。三是网络空间泛娱乐化传播氛围降低大学生对国家的关注。网络空间具有娱乐功能,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中交流等,但网络空间的娱乐功能却被渐渐放大,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形成泛娱乐化的氛围。网民在严肃场合使用调侃性的语言,信息传播者为了博取关注而不断传播刺激受众感官的信息内容,甚至一些文化产品也只是为了娱乐大众从而获取利益,而并未体现出多少文化内涵,在“一切都可以‘娱乐’,一切也都可以被‘娱乐’,娱乐成了最高的价值”[9]的氛围下,大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对国家的关注度降低。长期浸染于泛娱乐化氛围之中的大学生,“判断力和思考力不断弱化,价值观逐步扭曲错位,最终沦为娱乐大潮中一击就倒的‘靶子’”[1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