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学生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强化革命文化教育渠道协同是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自信程度的重要方式。革命文化自信之所以能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文化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党带领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力量;另一方面是革命文化所具有的各种内容依然是当前中国青年追求个人发展、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精神力量。只有当革命文化同时表现出其内在价值性和时代生命力,大学生才会对革命文化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这种内在价值性需要通过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进行体现,比如革命老区基地、博物馆、文艺作品和理论成果等,它们能够充分展示在不同时期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自我革新的价值引领是什么。时代生命力则需要通过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进行体现,比如“寻找到革命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契合点和共通点”[9],让革命文化在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心理状况。然而当前高校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时,虽然重视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但是却缺少了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对革命文化的很多内容没有进行拓展丰富和时代化的解读,导致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减弱,无法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自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在课堂中引用各类与革命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影像等时,只做简单讲解,常常一语带过,不注重提炼出蕴含于其中的深刻道理并进行话语转化。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内容依然是晦涩难懂、没有深度的,他们并不能与革命文化进行深入对话,感受革命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二是在革命文化呈现上,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教育者对于革命文化形态的呈现方式还很有限,基本上忽略了在表现形式上对革命文化的转化。革命文化遗产就只是遗产,不少文化资源甚至被束之高阁,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很多文化资源都没有借助现代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得到广泛传播,不能凸显文化本身的活力和生命力。三是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要让人对其产生高度自信,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走在时代前端,这就要求将革命文化的很多理念、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融入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中去。显然,这在很多教育过程中还有所欠缺。事实上,当革命文化资源整合和创造性转化没有协调推进时,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感知始终都是有限的,教育者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自信的塑造也就变得十分有限。(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