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3]其中,爱国主义视角下的主流话语形态成为重要的历史研究维度。五四运动时期的爱国主义主流话语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口号、报纸杂志、集会示威等。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传播在表现形态上比较多样,在表达方式上讲究求实和亲民,在群众动员上颇具感召力。
爱国主义口号在社会舆论风潮中逐步建立起众口相传的话语场域。五四运动时期爱国主义主流话语口号丰富,话语指向兼具多重政治意蕴。从维护国家主权来看,“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争回青岛方罢休”“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如雷贯耳。从惩治卖国贼来看,“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日本人之孝子孙四大金刚三上将”“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等口号政治色彩浓郁。反日口号则有:“抵制日货”“虎狼之国”“反对强权”“废除二十一条”。从保卫祖国的决心来看,“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宁肯玉碎,勿为瓦全”“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等口号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这些爱国主义口号简洁明了,极具感染力,从理论和现实上确证了爱国救亡的必然性。在与对内对外政治话语的正面碰撞中,这些口号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接受,越来越多的爱国主义者参与其中,使得这些口号的传播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随着五四运动的推进,爱国主义口号的传播范围不断拓展,话语个体由少变多。爱国主义口号大多朗朗上口、政治诉求明确且容易背诵,在民众中实现了接续传递,逐渐形成强大的爱国主义话语场域。
报纸杂志作为大众传播载体,发挥了耳目喉舌的宣传动员作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爱国主义宣传阵地的报纸杂志种类繁多,对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传播造势以及对民众的宣传鼓动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时期前后,具有代表性的报纸杂志主要有:《新青年》《国民》《申报》《晨报》《国民公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公言报》《国故月刊》《湘江评论》《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上海学生联合会日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五七》《新潮》《每周评论》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群体是五四运动初期的主力,所以这一时期学生报刊的兴办十分活跃。从这些报纸杂志的定位来看,它们大多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发展进步相关。其中,有些报纸杂志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宏观视角,基于国际国内的宏大视野,以大格局的叙事方式进行宣传,内容涉及他国的政治模式介绍、中国的政治现状分析、中国的未来发展构想等等,激发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有些报纸杂志着眼于细微处,以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某一具体领域为主要宣传和研究对象,聚焦民众日常生活,试图以小见大,实现微言大义,引发民众对政治、国家的思考,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与自觉自为意识。此外,还有一些在五四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刊物,聚焦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以指导、反思、批评五四运动为己任,应时应景的办刊定位获得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也增进了民众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为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传播奠定了稳固的话语基础。(www.xing528.com)
集会示威在集聚人心和团结民众方面生成了无以代之的话语效应。集会示威作为表达诉求、宣示民愿的重要途径,在五四运动中屡见不鲜。北京大学全体学生临时大会、天安门示威游行、上海工人大规模罢工、南京路工人示威、留日留美学生请愿、长沙学生“五七”国耻纪念游行、京奉铁路工人罢工等一系列爱国示威游行、集会、演讲、罢课、罢工、罢市等成为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重要活动载体。这为打造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话语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五四运动初期,集会示威等话语传播方式掀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潮,尤其是学生群体的集会示威非常密集,且形成了全国性声援正义、爱国爱家的话语局势。随着北京学生集会示威被捕的消息在全国范围内传开,各地学生纷纷发起集会,支持北京学生;而后,工人等群体也加入其中,示威、罢工、罢市等运动不断。工人从声援学生到身体力行地投入运动,爱国主义主流话语在工人阶层中被不断巩固,引起当局的关注,话语效应初显其价值。集会示威的方式对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的传播起到了显著作用,在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引发民众的爱国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