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古代社会道德体系的精髓所在,它反映出中国人的美好道德理想。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对礼义廉耻文化传统的背离行为,会影响网络空间道德实践结果的有效性。判断网络空间是否存在与优秀道德传统相背离的行为,一是看网络空间是否存在冲击礼仪文化的言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素以文明友善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序,主张个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目前网络上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比如在论坛、聊天室等公众场合使用不文明用语,侮辱或谩骂别人;制造和散布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谣言;散布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等等,都冲击着我国礼仪文化传统。二是看网络空间是否存在见利忘义的言行。舍利取义是我国自古以来所形成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行为规范。网络经济存在的“恶性营销”,为了谋取利益,利用网络诋毁竞争对手等“见利忘义”的行为层出不穷,挑战道德底线,冲击传统的“义利观”。三是看网络空间是否存在冲击廉耻文化的言行。廉耻感和羞耻心作为行为主体内心的道德情感,起着一种内在的约束作用。一方面,网络空间中的虚拟交际使得社会舆论和道德监督的作用有所弱化,网民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羞耻感隐藏起来,使得言行无所约束。另一方面,部分网民为了谋取利益,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线,某些视频主播为了走红、获得打赏,在网络公共场合发表不文明言论,做出不合适的行为,毫无羞耻感可言。网络空间中与优秀传统道德相背离的行为越普遍,预示着道德结果的有效性越低,网络空间道德面临失范的可能性越大。
[1]陈宗章.网络空间:概念、特征及其空间归属[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2]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J].道德与文明,1999(6).
[4]刘仁贵.道德认同论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5]张正江.试论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6]王芳.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基于认知结构的分析[J].学术月刊,2011(7).
[7]张楠,李航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05-05.
[9]贾雪丽.论网络大众文化的伦理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www.xing528.com)
[10]田维琳.大数据伦理失范问题的成因与防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8).
【注释】
[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网络空间大学生国家认同危机及化解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909508)的阶段性成果。
[2]王娜娜: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3]黄河.网络虚拟道德的内在理路及其论域[J].理论导刊,2018(9):77.
[4]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4):131.
[5]刘建军.辩证地把握共产主义理想及其追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63.
[6]张正江.试论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44.
[7]王芳.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基于认知结构的分析[J].学术月刊,2011(7):53.
[8]刘仁贵.道德认同论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