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德观不仅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党建经验的深刻总结,还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为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渊源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是习近平政德观的思想渊源。我国古代社会就非常重视从政者的道德品行,强调立大志、行仁政、讲清廉等政德观。一是立大志的“大德”启示领导干部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中国传统官德文化历来重视对民众尤其是对官员的志向培养,往往将志向培养提升至民族与国家的“大我”高度,超越了自身的“小我”目标。从名臣陈藩从小立志扫天下,到岳母刺字,再到林则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彰显出古人立志于把个人的利益得失系于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之上,在家国一体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行仁政的“公德”要求领导干部应谋事利民、宽厚待民,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仁政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官员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民众的集中表达。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强调“以民为本”,都为当下的政德观提供了价值遵循。三是讲清廉的“私德”启发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保持防腐拒变的政治本色。廉洁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舜禹时代就将“简而廉”纳入从政者必备品德的范围之中。春秋时期管仲把“廉”与“礼”“义”“耻”并列,共同作为“国有四维”的重要内容。孟子的“义重于利”要求官员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保持清正廉洁、拒绝贪污腐败的精神风貌。(www.xing528.com)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为习近平政德观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强调重民本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的精神核心,它要求领导干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主体力量。一是民本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君位是由天下民众决定的,因此国君必须要尊重民众、爱护民众、善待民众。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应对民众少点干预,轻徭薄赋、宽刑简政,靠万民作为而统治者不作为来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也体现了通过人人相爱、反对战争而安定天下的民本思想。二是民本思想具有关注民生的执政价值指向。“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子志于择天下”,这些思想无不彰显出官员心忧天下、心系民众的价值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