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蒲鲁东主义作为一种社会革命理论在欧洲工人运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理论主张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调和社会矛盾。恩格斯认为萨克斯和米尔伯格也是从这一立场出发,并对两人的思想展开了批判。
第一,住宅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萨克斯认为住房短缺的原因在于工人为了尽可能少花一点房钱,把自己的收入真正作孽似的挥霍在酗酒和种种无聊娱乐上面,这种观点“巧妙”地把资本家的过错推脱到工人身上。恩格斯对这一套无聊又无知的观点进行了批驳,指出:住房短缺“是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必然产物;这样一种社会没有住房短缺就不可能存在,在这种社会中,广大的劳动群众不得不专靠工资来过活,也就是靠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那些生活资料来过活;在这种社会中,机器等等的不断改善经常使大量工人失业;在这种社会中,工业的剧烈的周期波动一方面决定着大量失业工人后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不时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并把他们抛上街头;在这种社会中,工人大批地涌进大城市,而且涌入的速度比在现有条件下为他们修造住房的速度更快;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最污秽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最后,在这种社会中,身为资本家的房主不仅有权,而且由于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责任从自己的房产中无情地榨取最高额的租金”[3]。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4]。
第二,大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住宅缺乏。
恩格斯指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化的加速直接导致了住房的短缺。他论证道:“一个老的文明国家像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房短缺’的时期。”[5]因此,恩格斯认为住房的短缺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www.xing528.com)
第三,城乡对立是住宅短缺的重要原因。
由于大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以及乡村地区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城乡对立。在这种尖锐的矛盾下,如何解决住房矛盾,恩格斯明确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这个问题同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靠经济上供求的逐渐均衡来加以解决。这样解决了之后,问题又会不断产生,所以也就等于没有解决。社会革命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要以当时的情况为转移,而且也同一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6]
第四,住宅租赁与资本剥削有着本质区别。
米尔伯格提出“承租人对房主的关系,完全和雇佣工人对资本家的关系一样”[7]“房屋一旦建造起来,就成为获取一定部分的社会劳动的永恒的权利根据”[8]。他认为住宅的租赁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实质是资本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房屋租金的收取是资本价值增殖形式,都是“不劳而获”,损害了没有住宅的劳动者的利益。因此,米尔伯格建议废除房屋租赁制,把房租的支付变为“对住房本身价格的一种分期偿付”,也就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使工人变为自己住宅和住宅旁边小块土地的所有者,从而使无产阶级变为“独立的生产者”,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