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阶级阶层分析理论实证研究成果

阶级阶层分析理论实证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开篇便谈到阶级,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这表达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产生缘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阶级划分的标准,马克思也做了明确的说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经济方面的问题是阶级阶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影响因素,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

阶级阶层分析理论实证研究成果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开篇便谈到阶级,指出:“至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在马克思的相关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阶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一直存在,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即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马克思写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一封信中说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开始出现,生产的产品数量开始增加,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但是社会生产的总产品还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以致人们之间的利益产生分歧,便推动了阶级的产生。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借用重农学派的观点将阶级划分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这三个组成部分。他列举了重农学派的观点:“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4]对此,马克思提出批判,认为无论资本家还是雇佣工人,最终涉及的都是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由谁进行分配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又从整体的层面将阶级划分为两大类,他提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在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矛盾趋于简单化,主要表现为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认为阶级的划分是不同的,阶级对立也不会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只是以新的形式代替了旧的形式。为了阐明该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他采用了大量的史料进行论证,例如封建社会时期表现为贵族与平民、土地主与奴隶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在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对立则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马克思在写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一封信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说:“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6]这表达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产生缘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阶级的发展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与生产水平相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阶级最终会走向消亡,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在分析社会阶级阶层变化时必须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相结合,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来分析社会阶级阶层的发展演变规律。同时,在进行社会阶级阶层分析时必须将阶级斗争分析和社会矛盾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而全面地掌握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以及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www.xing528.com)

对于阶级划分的标准,马克思也做了明确的说明。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同一个阶级是一个集体,其内部利益和生活状况基本趋于一致,内部成员的数量和力量在不断增大、增强。马克思说:“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而且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7]二是同一阶级拥有基本相同的经济地位,并且在经济上形成共同的经济利益关系,拥有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和随意分配权。阶级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促使劳动方式发生分离,出现体脑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促使社会阶级群体内部产生分化,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产生对生产资料占有程度不同的社会现象,这是阶级产生的根源。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经济方面的问题是阶级阶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影响因素,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经济条件作为阶级存在的基础,也影响着其内部结构的划分。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在经济领域的实力,决定进行交换的形式,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分工和群体对于消费资料的不同占有情况,从而决定社会阶级阶层的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