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详尽地描绘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他认为,宗教是人的宗教,它之所以伴随人类社会长期存在,是因为其是人的本质异化所致,基督教上帝全知、全能、全善的属性可以在人身上的理性、意志和心上找到依据。这样,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探索转而成为追问人的本质问题,进而言之,宗教问题就是人本身的问题,只要人在心中意识到了“爱”并建立爱的宗教,就能取消神的宗教。关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本立场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因而人的本质是由人的活动的对象的性质决定的”[10]。所以,尽管费尔巴哈指出“理性、意志和心”是人的本质,但在他的学说里却对“感性直观”和“感性对象”有所偏执,因为只有充分理解“感性对象”,才能完全领会并找到人的本质的合理来源,这种“感性对象”首先表现为自然或物质世界。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如上所述,费尔巴哈认为自然作为人的“感性对象”对人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和优先地位,即自然决定人的性质,有什么样的自然界或感性对象就有什么样的人。他首先承认的是人之为人的自然性和肉体性,“肉体是人格性之根据、主词”[11],这种肉体、自然的性质取决于对物质自然世界的依赖,而“依赖”或“感性的想象力”是连接人与自然的唯一桥梁。因为“只有感性想象力,才是主观的活动,也即人于中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12]。自然作为“感性对象”造就了人,进而决定和制约着人,人是被动的。所以费尔巴哈不承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实践被排除在他的学说之外。人仅仅能把自然作为“感性对象”得到自己的意识,意识到“我”与自然的直观关系,通过直观意识到人的本质,即存在。在优先、纯粹的自然面前,“人化自然”也被费尔巴哈排除在视野外,实践对自然能动的改造在他看来是一种奴化自然的做法,是“哲学原则”上的“利己主义”[13],应该予以摒弃。他指出:“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那他就跟自然不睦,使自然成为他的自私自利、他的实践利己主义最顺从的仆人。”[14]为了求得人与感性世界尤其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那种通过“命令”“创造”出来的“自然和世界”不在他所说的“自然”之内,所以马恩批判道:“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15]概而言之,费尔巴哈第一步通过论述人对自然的直观关系,表明了自然之为“感性对象”具有的优先性,同时也体现出他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但由于他将实践与人的肉体性、自然性及“感性对象”割裂开来,人没有丝毫现实意义的主动性,他的“新哲学”也停留在了“庸俗唯物主义”或直观唯物主义阶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