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两大不同的历史进程

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两大不同的历史进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历史书都把我们以上所说的机器革命和产业革命混为一谈。而产业革命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财政的发展,是起源不同的另一回事。即使没有煤、蒸汽以及机器,产业革命也会发生。另一方面,如同人类的大多数其他事情一样,工业革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和偏转,原因就在于机器革命导致了人类生活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工业革命继续走向19世纪尾声时,越来越多受其影响的大众已经能够把它当作一个整体的过程来理解了。

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两大不同的历史进程

很多历史书都把我们以上所说的机器革命和产业革命混为一谈。机器革命是人类经验中全新的一种事物,它产生于有组织的科学发展,就像农业的发明或金属的发现一样,是一个新的阶段。而产业革命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财政的发展,是起源不同的另一回事。它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不断地相互作用,然而本质上却是两回事。即使没有煤、蒸汽以及机器,产业革命也会发生。如果是那样的情况,它大概就会追随罗马共和国末年的社会和财政的发展路线,重新上演自由农民失去其土地、人们被迫集体劳动、土地资产和金融财富掌握于个别人手中以及财政方式被彻底破坏的故事。其实在动力和机器出现之前,工厂的生产方式就存在了。例如,新书就是由抄写者们在书商的工厂里按口授笔录而成。因而工厂并非机器的产物,而是“分工”的产物。在水车的使用尚未带有工业意义之前,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就已经出现了工厂,那些被剥削的工人们训练有素地制作着女帽盒、家具、彩色地图和书籍的插图。研究迪福的著作和菲尔丁的政治小册子的人一定了解,17世纪末期的英国流行着这样的看法:把成批的穷人驱赶进厂房,使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而从事集体劳动。甚至莫尔在所著的《乌托邦》一书中(1516年)也在这方面进行过论述,很明显,工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机器发展无关。

到了18世纪的中叶以后,西欧社会和经济的历史其实就在走着公元前最后3个世纪罗马的老路。但是,历史却由于欧洲政治的分裂,反对君主制度引起的动乱,持续不断的人民起义,或许还加上西欧极易接受机器概念和发明的理智等因素,完全转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幸亏有基督教在欧洲大陆上将人类团结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加上政治权力的分散,那些精力充沛、一心致富的人,才把念头从奴隶的集团劳动转到了机械动力和机器上面来。

机器革命,也就是发明和发现机器的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新事物。一方面,不管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工业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它都不停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如同人类的大多数其他事情一样,工业革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和偏转,原因就在于机器革命导致了人类生活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它使得财富迅速集中,像罗马帝国后期的巨大资本垄断一样,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小农小商人的破产;另一方面,与18世纪到19世纪资本积累极为相似。两者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机器革命导致劳动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旧世界的动力是人力,一切事情的完成都主要依靠人的劳动力,虽然也多少利用一些兽力,如牛、马一类牲畜。但抬起重物的是人,开凿岩石的是人,而耕田种地的主要也是人,牛只发挥一定的作用。罗马时期,“轮船”需要划手们流汗划桨才能前进。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绝大多数人被当成苦力,像机器一般被奴役着。虽然动力推动的机器出现了,但是机器刚出现的时候,它们并没有把人们从笨重的劳动中解救出来,反而为了挖掘运河、修筑铁路路基和堤坝等,大批的人被雇来做苦力。矿工人数急剧增加,但是便利的设备和商品被制造出来,产量也在大幅度地提高。随着19世纪的进程,新形势的逻辑才逐渐明确地显露出来。人类不再被当作动力资源来使用了。以往依赖于人力的机械性工作,此时也逐渐被机器代替,而且做得更快、更好,人逐渐改为从事那些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如需要选择和动脑的工作。人类仅仅作为人而被存在。先前那些支撑着古代文明的苦力——只知道服从的人,毫无头脑的人,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来说,都成了毫无用处的人。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新兴的冶金业中,而且还出现在传统的产业中,如农业和采矿业。在耕田、播种和收获方面,高效率的机器完成的工作量是以前数十人的总量。罗马文明是以廉价和贬值的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而近代文明则是在廉价的机器劳动基础之上建立的。100年来,机器动力越来越便宜,劳动力则变得越来越昂贵。机器经过了一代人的时间才代替了人力运用到采矿业中,是由于在那段时间内人力比机器动力更加便宜。(www.xing528.com)

至此,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旧文明中,劳役苦工的来源是最令富人和统治者费心思的问题。而到了19世纪以后,那些有头脑的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比起劳役苦工,一般平民更可贵。必须要让他们受教育,因为他们起码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才能确保“工作效率”。

从基督教开始传教活动以来,大众教育就在欧洲艰难、缓慢地发展着。因为它总要让教徒们了解那些能够拯救他们的信条以及阅读传递信仰的经书。而基督教为争夺信徒,实际上也在对大众教育进行耕耘。比如在英国,到了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各教派的纷争不断,甚至为了争夺年轻的教徒,他们纷纷创办了一系列儿童教育机构,如国家教会学校、非国教派“英国”学校以及罗马天主教小学。19世纪下半叶,整个西方的平民教育获得迅速发展,但上层阶级的教育却几乎停滞不前,虽然有所发展,却不能与平民相提并论,似乎以前社会中存在的读书阶级和无文化大众的巨大鸿沟,如今只剩下教育水平上的微小差别。而这种变化过程发生在机器革命时期,表面上看来,它似乎与社会状况无关,但实际上,却是全世界在坚持彻底扫除所有文盲的阶段。

罗马的公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罗马共和国经济革命的含义,而罗马的普通市民也从来没有清楚而广泛地理解自己所经历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继续走向19世纪尾声时,越来越多受其影响的大众已经能够把它当作一个整体的过程来理解了。因为现代人都能够读书、讨论和交流,并且有机会四处游历、观察,领略一些以前的平民没有机会看到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