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投42章经:明争暗斗下的FA机构内部争抢

创投42章经:明争暗斗下的FA机构内部争抢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博弈是FA的日常,那么发生在同行甚至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便是FA在开工前的“热身”。对于平台型的FA机构,内部争抢更加不可避免。为了达成KPI,一些FA难免不计手段地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项目都划归到自己名下。周亦晖曾在一家平台型机构工作,对内部的明争暗抢深有体会。尤其,当好资产难寻,FA行业本身又在膨胀的时候,这种争抢就更加白热化了。而所有的争夺,都是丛林法则的残酷演绎。

创投42章经:明争暗斗下的FA机构内部争抢

如果说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博弈是FA的日常,那么发生在同行甚至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便是FA在开工前的“热身”。这个行业离钱太近,争夺起来总是毫不客气。

对于平台型的FA机构,内部争抢更加不可避免。因为平台的本质是一种规则,大家在这个规则下自由竞争。另外,平台型机构多为KPI导向,上项目的量、拜访量、交割量都计入考核。为了达成KPI,一些FA难免不计手段地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项目都划归到自己名下。

周亦晖曾在一家平台型机构工作,对内部的明争暗抢深有体会。

比较温和的,莫过于开诚布公的沟通——如果一个项目在归属到某人名下后却迟迟没有下文,其他想做这个项目的同事可以跟归属者沟通,看看他是否愿意把项目让出来。但是,这样的和平谈判少之又少。“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招呼都不打就开始做别人名下的项目了。”周亦晖说。

“判定归属权的依据是看谁先把这个项目录入库中。但有时你还没来得及录入,项目就被撬走了。”性格温和的周亦晖疲于应对,“我正在跟某个项目接触,同事打听到这个事情立马动用老投资人的力量把创始人拉拢过去,甚至不惜在背后诋毁我。”

资源到底是谁的,永远也说不清。王梓也目睹过好几次争吵:“如果说谁把创始人的电话录进系统,项目就算谁的,那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创始人有两个电话怎么办?我找的创始人,你找的总裁怎么办?”

尤其,当好资产难寻,FA行业本身又在膨胀的时候,这种争抢就更加白热化了。和同事抢、和好朋友抢、和自己的入行导师抢,甚至和自己的男女朋友抢,都不奇怪。

一个项目“准备融资”的窗口期变得越来越短。“比如我们前天聊了个项目,昨天琢磨了一下,没立马给创始人回复,今天就得知被其他FA签掉了。”周亦晖最近刚刚错失一个项目,为此他懊恼不已。

但这种局面也不是完全无法挽回。有的FA会选择“拿自己身上的资源直接砸创始人”。比如,快速锁定10个投资人,把感兴趣的投资人一个个摆在创始人面前。“一般创始人不会拒绝这种免费的机会,只要这10个投资人里有人能跟创始人达成合作意向,这个项目大概率就能被抢过来了。”(www.xing528.com)

很多时候,好项目一露头,几乎所有关注这个领域的FA都会去抢。这时候,好的FA需要在有限的头一两次沟通中向创业者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从接触开始,到后续做材料、设计路演策略、保证路演转化率、条款争取、完成交割等一系列环节中,你不能有明显的能力短板。”这是王梓眼中的一个早期FA需要具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提供足够专业的行业理解,或展现出自己在投资机构的关键决策人那里的影响力,一个项目就能十拿九稳了。

而对于真正的明星项目来说,FA不仅在跟同行抢,也在跟VC抢。如何让那些不乏投资人追捧的项目心甘情愿地为FA的服务付费,对FA来说真是一项挑战。

成功接触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厚着脸皮,尽一切可能创造见面的机会”是王梓的套路。“会看创始人的朋友圈,研究他的爱好和行踪。他如果喜欢跑步,我就约他跑步;如果知道他今天下午要去机场,我就找机会送他去。”

但关键还是,得挖掘出创始人心中最核心的却没有说出口的那个需求点。“是更高的估值,还是出让更少的股份?是需要战略资源,还是必须引入一些特定的资方?又或是对交易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厉害的FA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个点。”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把融资过程中大量烦琐的沟通性和事务性工作交给专业的FA来完成,像摩拜单车这样的明星项目,很难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两轮甚至三轮大额融资。

TMT领域的创业者经过几年的市场教育,对FA所能提供的价值已经做到心里有数,所以只有真正技能过硬的FA才可能拿到最头部的项目。而所有的争夺,都是丛林法则的残酷演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