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赚快钱”的行业里,浮躁之风开始蔓延,以至“不过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成为一种流行的指责。对于这样的评价,有一些FA不以为然。
实际上,这个“对接资金和项目,撮合交易”的工作没那么简单。在交易达成之前,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有非常多的利益冲突,这是周旋于其中的FA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局面。
在这个微妙的三方关系中浸泡了三年多的许晓丹有些感慨:“花了好长时间才开始明白什么叫真正的‘deal maker’(交易能手)。”对于刚入行的FA来说,卖方财务顾问的身份让他们总是习惯于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想问题,“凡事都想着为创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但实际上,投资人的利益同样重要,“deal maker”的关键是让双方利益达成一致,真正匹配上。“双方对一个交易的预期在最开始一定是不一致的,要在沟通的过程中缩短双方认知上的差距,将他们拉向可交易的那个平衡点。”想明白这个问题,许晓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大部分时候,买卖双方都有着自己的“隐性诉求”,中国人不习惯直来直去,喜欢藏着掖着。也有时候,买家和卖家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所以,FA需要帮创业者梳理项目,将他们口中一堆零散的信息点,加工成一个用投资人的逻辑和话语体系可理解的“投资标的”。
为了让创业项目信息更加标准化,不同的FA会采用不同的方式。
有的FA擅长包装项目,能讲出一个投资人爱听的漂亮故事,这无疑是创业者希望看到的。但有判断力的投资人也一定会多问一句——公司现在已经做到的是哪些?过度包装有可能引起投资人的反感。
另一类FA倾向于做接近事实的描述,从最开始就控制创始人对于估值的预期。王梓便属于这一类,他也明白“完全的实话实说一定会影响到项目的估值”,所以他有自己一套对项目进行加工的方法:“如果是早期项目,我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项目的‘上升空间’,让投资人看到可能性,但同时也告知他潜在风险,让他自己去判断。如果是偏成长期项目,我会从运营数据上帮创始人找亮点,比如用户增长、留存率、增速等,放大数据中已经表现出来的优势。”
“讲一个双方都能够认同的故事”是FA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则是为这个故事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但恰恰在这件事上,创业者和投资人冲突不断。针对融资额和估值的谈判是双方博弈的焦点。
“有的创始人对估值预期很高,特别固执,甚至出尔反尔地抬高价格,他们的融资成功率往往不高。”在估值上不让步的创业者让刘艺有些苦恼。
对于这样的创业者,许晓丹倒是有些经验了。“第一次与创始人见面时,我就会基于自己的交易经验告诉他一个大概的市场价格,哪怕他不接受,这也会成为他在后续谈判中的一个参考。”在每一轮沟通中都去做“预期控制”,是许晓丹一定会做的事情。
接触的项目多了,刘艺也开始意识到,真正想融资的创始人一定会根据市场预期来调整估值。“碰到执意不想调整估值的创始人,他可能也没那么缺钱,我可能会劝他暂停融资,先去跑跑业务,等到数据能撑起这个估值后再来融资。”(www.xing528.com)
其实,在长达数月的融资过程中,FA与创业者之间的摩擦同样屡见不鲜。
不肯抽出时间见投资人、不按事先约定好的话术去跟投资人沟通对投资条款非常苛刻,这些都时常让FA感到心力交瘁。
最糟糕的,莫过于他们会对投资人撒谎。
隐瞒真实数据是最常见的一种,这会导致投资人在进场尽职调查之后直接撕毁TS。此外,夸大团队背景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一个不愿配合的创始人,不仅是在某一个方面不配合,他一定是多方面的不配合。”刘艺一脸无奈。
并且,很多创业者会在事成之后向FA“砍价”,如此一来,“顺利收取佣金”也成了FA的一项必备技能。
杨琳对这件事想得明白。她觉得这就是一个去找客户兑现自己所投入的精力和成本的事,天经地义。有时候的确是创始人自己找到了投资方,那么“我会跟他解释我都做了哪些服务,然后重新谈一个双方认可的价格”。
蓄意赖账,或毫无理由地砍成半价,也是常有的事。“FA如果跟投资人关系好,会借助这一方的力量来向创业者施压。但如果创业者执意要赖账,我们也毫无办法。”最让刘艺无法理解的是,“很多都不是大额项目,总有格局不大的创始人就为了区区几十万元,搭上自己的信用”。
来自投资人一端的麻烦就少多了。除了“发微信不回”“融资过程中绕开FA直接跟创始人沟通”的投资人会给身为中介的FA带来小小的不愉快,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该怎么安抚那些“特别想投却没机会投进去的投资人”。
王梓有他的经验:“给投资人画饼。比如许诺在下一轮给他留几个点,或表示会说服创始人融一个‘+轮’,也可以先尝试操作一个可转债。”大家套路不一,但都有一个共识:维护关系很重要,至少要说服他不要去投竞争对手。
实际上,这场三方博弈里也并非只有对抗和冲突,还有一种更微妙的存在——利益输送和绑定。
这个行业内的某些FA会拿出佣金的一部分,分给项目的老投资人,作为介绍项目的佣金。更有甚者,会许诺分成给新进投资机构的关键决策人,或者是项目的创始人,这就有很多道德甚至法律层面的风险。
“FA向项目的引荐人返点的做法在行业内很普遍。但不管怎样,都得基于一定的信任关系才能做。”周亦晖告诉“42章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