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容量有限的市场中,一旦碰上坏的光景,原本层出不穷的机会就会骤减。
“除了充电宝,最近还有什么风口?”这是“42章经”近期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这恐怕是中国TMT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之一。
回溯到2014年,那时的市场还非常火爆。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4年有10059家创业公司成立,达到了近5年的峰值。同时,投资机构也都在疯抢。
彼时入行仅两个月,正在看文娱领域的周奕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失之交臂”。“那天我跟着合伙人去看一个项目,约了创始人晚上7点见面。这家公司已经在这一天里见了7波投资人。当轮到我们时,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这次抬价不仅让他错失了一个好项目,更让他在第一线感受到了厮杀的惨烈。
2015年,行业仍在升温。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时候进入VC行业还可以抓住行业红利的尾巴。据IT桔子统计,仅上半年来自PE和VC的投资额就和2014年全年持平,其中一半以上投入了TMT行业。
但到了2016年,市场迅速降温,新成立的创业公司只有2070家,同比下降76%。虽然2017年资金又开始重新涌入市场,但优秀投资标稀缺的状况却没有改善。
尽管从业者都在讲2017年的市场在变好,但这并不能解决资产荒的本质问题。到了后来资产端的供给跟不上、投资主题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投资人都感到焦虑和迷茫。(www.xing528.com)
黎远决定暂时离开VC行业,“红利期已经结束了”,他很悲观。在7年的从业时间里辗转了4家性质完全不同的投资机构,这让他几乎经历了创投市场一轮完整的起落浮沉。
“2008年投资很容易,很多好项目大家都是按PE的回报率来算的,5~6倍,最多也就8~9倍。当时市场非常好,VC收割了一批高利润的公司。”黎远说。
随着高利润的公司逐渐枯竭,大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高收入的公司上。再之后,便是高流量的公司。2011年,移动互联网兴起,高流量的公司成为焦点。因为只要找到变现途径,高流量就能迅速转化成高收入。
如今,移动互联网红利也处于消耗殆尽的边缘,高流量的公司在这几年悉数被挖掘。缺乏利润、收入甚至流量的支撑,“高成长性”无从谈起,而“高成长性”又恰好是支撑VC投资逻辑的核心。
无疑,对于想投出独角兽的投资人来说,高成长性公司的稀缺令他们不安和迷茫。所以,一旦市场上冒出了高速成长的潜力股,投资人就一拥而上,风口就此产生了。
跟风现象引来非常两极化的评价,但其实对很多年轻投资人来说,他们顾不上参与这样的讨论,因为他们大多数连抓住风口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领域总是迅速被催熟,被收割,当你意识到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