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人零售三点心得:互联网商业逻辑与投资指南

无人零售三点心得:互联网商业逻辑与投资指南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这也是我这复盘的最后一点心得:无人业态的发展重点在于占领渠道、迅速扩量。在B2B2C的模式中,中间的B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最快速高效地横扫渠道,就是对于所有无人业态项目来说最重要的点。所以,经过复盘的三点心得,可以得出一个无人业态的理想创业、投资选择:1.客单价,或者说布置成本越低越好。

无人零售三点心得:互联网商业逻辑与投资指南

先讲一点八卦。

一个无人值守类型的共享/新零售项目——不是无人便利店货架,而是一个新的品类——还在很早期的阶段,据坊间传言估值已经到了6000万美元。因为品类很奇葩,所以行为也都议论比较多,但想约也都约不上创始人了。

讲这个事情主要是为了引出我对无人值守类项目的一些想法,也算是对整个赛道做一个复盘。为什么这个项目这么火?下一个类似的品类会出现在哪里呢?

现在大家提到无人值守业态,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迷你KTV、无人便利店之类的项目,、但其实ofo和摩拜可以说是这类项目大规模流行的导火索,而在此之前友宝和天使之橙也已经做了很多年。

ofo和摩拜当初发展顺利的时候,有几个原因是大家都有所总结的,我在《出行市场大混战》等文章中也提到过一些:

1.移动支付的兴起为这类业态的崛起做了最基础的铺垫;

2.移动互联网的位置属性特点,让共享单车能从有桩变成无桩,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提升了用户体验,达到了用户愿意使用的临界点

3.产品本身就是广告,一方面只要摆上街,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被使用,另一方面自行车本身具备潮汐效应,会被用户自发带到各个地方;

4.客单价低、押金高、现金流好,具备批量扩张能力;

5.一级市场中好的资产短缺,且线上流量红利消失,资本押注线下头部项目。

在ofo、摩拜之后,按照同样的逻辑,大家开始寻找类似的标的,正好因为各种因素(尤其是移动支付)的积累,无人值守业态到了一个爆发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项目。像我在《近年来的5个小风口》这篇文章中,就把诸如迷你KTV、咖啡机、共享充电宝这类项目统称为解构传统设施。但回头看,这类项目在开始的时候都不如单车顺利,因为上面提到的单车的优势中,有很重要的两点是这些项目基本都不具备的:第一,所有的这些东西基本都是有桩的形态,不能达到无桩单车一样的最佳使用体验;第二,这些东西几乎都不具备潮汐效应。而其中有的项目还缺第三点,比如迷你KTV,成本价过万元的机器,就不能说是“客单价低,易大范围批量扩张”的品类。

那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什么在共享单车之后,下一个风口是共享充电宝呢?而且为什么拿到最多投资的是小电这类模式,而非其他呢?

我在《“充电宝”的24字投资法则》中提到过一些基本的逻辑,结合上面所讲的,其中一点原因是,充电宝客单价低,回本周期快,是大众刚需型产品,最符合类共享单车的标准。

那么,潮汐效应和无桩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复盘要提的第一个心得:当资本密集、竞争激烈、市场成为红海的时候,客单价低的产品形态,最终都会达到一定的数量阈值。也就是说产品数量过多,以至于位置如何、有桩无桩、潮汐效应等都已经不是问题。试想,现在还有谁会使用摩拜的地图去寻找或者预约单车?这种场景已经被高密度的单车数量消灭了。

所以,既然充电宝是有桩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直接用数量来解决。所以,客单价最低的,最容易铺量的桌面式充电宝是最火的。

当时很多人说,看好桌面式是因为其转化率最高,放在眼前用户就会想使用,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充电宝对于用户来说就变成了“无桩”和最强“潮汐效应”的产品形态。

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无处不在的充电宝,此时有桩和无桩都无关紧要了。(www.xing528.com)

但,我们继续复盘,为什么现在共享充电宝似乎没有共享单车发展得好?我认为本质上来说不是用户需求是否真的存在等问题,而是我们把这些业态对标共享单车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这就是我们复盘要提的第二个心得:共享单车是B2C,其他线下业态都是B2B2C(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

共享单车项目中只要生产完车辆,就可以直接投放到街上,接下来就是C端用户直接使用。而其他所有的线下业态,都涉及渠道,也就是这个中间的B端。一个是直接投放,一个是得经过业务推广,中间多了利益相关方B,后者的整个商业模式的难度就上了一个量级。在大多时候,这个需要业务推广多出来的B端就作为收地租的渠道存在,而对于充电宝来说,这个B端还涉及很多服务和指引。在这个商业模式下,一开始没有一家公司是按照B2B2C的模式来设计商业模式和分成方式的,也就没有一家是真的能快速发展的。所以,我相信共享充电宝要发展起来,重点之一还是解决渠道激励的问题。

那再讲回来,如果是迷你KTV、无人便利店等重资本的业务呢?目前看来,加盟制可能是一个必经之路。也许最后大家会发现,加盟制对品牌有伤害或对服务水平有很高要求,但到目前为止,都是需要试错的坎。

为什么我在无人便利店的几种业态里,不看好特别重的模式,而更看好无人货架或是类似友宝2.0版本的产品形态呢?也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这也是我这复盘的最后一点心得:无人业态的发展重点在于占领渠道、迅速扩量。简单直接好过花哨的概念。

在B2B2C的模式中,中间的B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最快速高效地横扫渠道,就是对于所有无人业态项目来说最重要的点。

谁有能力快速扩张,谁就能占领渠道,谁就能赢得优质资本的青睐,也就能正向循环最终成为品类第一,得到最多的线下流量。

所以,经过复盘的三点心得,可以得出一个无人业态的理想创业、投资选择:

1.客单价,或者说布置成本越低越好。如果涉及供应链等后端服务,也一样,成本越低越好;

2.产品本身有场景,可以满足B2B2C中渠道和客户双边需求,渠道难度越低越好;

3.如果是重资本项目,在尽量满足以上几点的前提下,需要有极好的加盟模式和管理能力;

4.对于创业者来说,满足了以上几点之后,还有一点就是在资本市场里卡位的融资能力。

希望上面这些复盘和总结,能够对这个领域创投人有一点点的帮助。现在再回头看,如果你听过开头所提的那个据传估值6000万美元的项目,也许会觉得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是一个在有钱的大机构里做投资的人,这个时代是优待你的,在当今的市场下,机构本身就在一个项目最终的成功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精选留言

阿溥(Amy):

每次思考无人××的项目,总会悲哀地想到,最后可能都是给收租子的打工。共享单车是B2C,但最大的变量就会来自政府,单车用的是公地,自然由政府来管。其他共享的项目,无非就是跟餐馆、商场、小区物业等各种渠道打交道,铺货的过程跟早年团购地推类似,越接近租赁的业态难度越高。这么想想,真是个悲剧。但换个角度想,各种共享项目实质上并没有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生产效率的变化,所以无法逃脱固有商业模式的盘剥,也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