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来看,滴滴对出行市场的改变可以说很彻底,又可以说很少,尤其是垄断加价之后。
试想,在没有滴滴的时候,大多数人出行不打车是因为车不好打吗?也许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但更多应该还是因为成本高昂。所以,不管滴滴把打车这件事变得多容易、多便捷,都不能让因为价格而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选择打车。
为什么人们一再讲互联网要提升效率?因为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其实是总价值的提升,而总价值的提升反过来可以使分配到每单位时间的成本下降,从而降低单价并扩大产品的人群基数。这句话听起来很绕,下面我用打车市场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下:
比如一个司机,本来一天跑10个小时,接100单,平均每单30元,也就是每天能挣3000元。如果因为滴滴的存在,一样跑10小时,能接150单,每单仍然30元,也就是每天能挣4500元。这时候如果滴滴进来参与定价,对司机说,因为我的存在,你每天工作时长和里程数不变的情况下,多挣了这么多钱,那么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把客单价降低一点,一样的里程以前收30元,现在收25元吧。最后每天拉150单,每单25元,每天仍然是3750元,你也还是比之前的3000元多挣了。怎么样?司机这时候多半会同意。
这就是增加了司机挣钱的效率,从而使司机愿意让利给C端用户。而最终对于整个市场的好处是,本来心理承受底线在25~30元的人,现在可以开始打车了,也就是说把打车的人群基数扩大了。如果市场能够如此持续正向循环下去,价格越低新顾客越多、新顾客越多价格又更低,这才是最完美的状态(当然,时间类型的个人供给一定是有上限的,这也是卖工作小时数的劳动者的劣势)。所以,C端价格能降多低其实是滴滴价值的直观体现,而这一切的根本都在于滴滴能够为司机端增加多少效率。
目前看起来,之前C端价格的下降和打车人群基数的扩大更多依靠的是补贴,而后来处于近乎垄断状态、追求赢利上市的滴滴,取消补贴甚至涨价之后就会给所有用户一种感觉,就是“不比以前打车便宜了”。
如果资源的有效配置,到头来不能降低用户端的使用成本,那配置的结果到底如何衡量,收益又跑到哪里去了呢?要么就是滴滴并没有创造足够的价值,要么就是创造的价值比不上通货膨胀(或所谓的消费升级)的速度,要么就是滴滴急于把那一部分价值从终端用户的口袋中拿走,放进自己的利润表里了。
不管如何,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来因为价格降低而进来的用户群体,会因为价格恢复而以同样的姿态离开。他们还是会在紧要关头才选择打车,其余时间选择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当然,再加上核心城市拥堵的交通、不认路的司机等情况,更是会加速这一部分客户群的逃离。
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ofo和摩拜出现了。(www.xing528.com)
如果你看过《创新者的窘境》[1]这本书,你就会发现ofo和摩拜是书中所讲的低端颠覆(Low-end Disruption)的典型。低端颠覆讲的是,一大部分用户并不需要市场上过于先进的产品或服务,这些用户被过度服务了。如果有一个更便宜、更低端一点的解决方式,那么这些用户会非常高兴地离开那个看似高端的产品。而这些用户对于那个高端服务提供商来说,恰好又都是最劣质的不太能赚到钱的,所以高端服务商并不会并且也不值得去争抢这部分用户。
在出行市场中,这个高端服务商就是滴滴。滴滴的服务很好,但事实上人们并不需要每次出行都有专车或快车接送,很多人只是需要方便、快捷又便宜地到达目的地。那么ofo和摩拜的出现就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两家公司本身加上城市便捷的公共出行系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日常出行需求。
而低端颠覆最致命的一点是,颠覆型公司会从下至上不断地升级自己的产品、争取更高级的客户,而高端服务型公司会不断地被动剥离最下层的客户,经过多个反复来回之后,到最后,这个相对高端的公司会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绝对高端的、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公司了,而丢失了用户基础的公司也就离死不远了。
36氪有一篇文章叫《专车涨价已是必然,价格战结束,新一轮服务战开始》,说未来涨价后滴滴们要拼的是服务。此言差矣。作为大众产品,如果最终核心竞争力变成了拼服务,那就又慢慢走向了高端市场的老路,那简直就是作茧自缚,自己拱手要被颠覆了。
人们追求的永远是在一定经济效益之下的便捷性,而不只是便捷性本身。所以只有在价格降到一定水平以后,人们的目光才会再回到便捷性上。
ofo和摩拜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它们甩开了停车桩。这也反过来说明了,为什么甩开了停车桩以后这两家的生意就能这么快火起来,就是因为便捷的程度超过了那个临界点。
又正因如此,ofo用低端低价自行车(据称成本为200元+)投放的发展思路,长远来看反而可能要优于摩拜的高端自研车辆(据称成本为2000元+)。试想,不管是什么公司的自行车,同等条件下,我一定选择的是离我最近的,而如果两家公司的自行车是同等距离,那我一定选择那个更好骑的,而不是更酷炫的。毕竟这是一个比拼实用性的大众出行市场。
而且,摩拜的车看起来炫酷:车不易损坏、不需要打气、可以自充电、固定车座防偷等。但如果你仔细想来,这些所谓炫酷的点似乎都是在为摩拜自身运营服务的,都是讲给资本方听的,而不是给用户听的。用户也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用户关心的只有两点:车好不好找,好不好骑?(至于为很多人诟病的ofo的车锁等问题,对于高速发展的市场和公司来说,用极限法思考问题,只抓核心症结就好,其他的但凡可以用钱和人改变的事情,放长时间维度,大概率来讲都不是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