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及早发现
权威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校园霸凌数量正在急剧上升,遭受霸凌的孩子通常都存在以下表现:
学习用品或衣物经常被损坏或者丢失;
放学回家比平时晚,问起原因时支支吾吾;
回家吃晚饭时看起来特别饿,可能因为午餐被抢;
频繁向家长要零花钱;
身体常出现异常的伤痕;
沉默寡言,不愿意谈及学校生活,尤其涉及同学关系的话题时,孩子刻意回避;
厌学,逃学;
焦虑不安,时常显得若有所思;
食欲减退,头痛、失眠,持续的失眠导致白天明显的精神不振;
缺乏睡眠加上心情低落,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显著下降。(www.xing528.com)
父母和老师应当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关注孩子的日常情绪和行为变化,尽早发现霸凌受害者的异常表现和霸凌事件的发生。
(二) 尊重受害者的感受
被霸凌者受到的伤害不仅来自施暴者,同时也间接来自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冷漠回应。许多受害者在事后谈到遭受霸凌的感受时,都提到了这种袖手旁观、轻描淡写给他们带来的深深恐惧与绝望。
受害者谈霸凌感受微信截图
有些家长把孩子讲述的遭遇看作小孩子之间的调皮打闹,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会要求孩子先进行自我反省,这些态度都在间接地纵容霸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对孩子加以指责:“人家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呢?你怎么不会告诉老师呢?还不是你自己没用!”这样的态度犹如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缺少家庭支持的孩子发生抑郁的概率将会显著提高,家长千万不要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以致失去孩子的时候追悔莫及。
家长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倾诉,理解孩子受到的委屈、恐惧和愤怒,帮助孩子理性分析应对策略,并且陪同孩子一起实施策略,妥善解决。事后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积极走向崭新的生活。
(三) 教师进行直接干预
青少年霸凌事件多数发生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而且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不论施暴者还是受害者的异常表现,教师都是最容易发现的,也是最适合采取严肃手段进行干预的。
学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勇敢地对霸凌行为采取措施,及时制止,不能在人群中成为一名冷漠的旁观者。首先,要与霸凌者耐心沟通,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动机和目的;其次,要引导霸凌者向被霸凌的孩子主动道歉;最后,要留意霸凌者后续一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若霸凌行为还未停止,应当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四) 危机干预
若家长和老师发现被霸凌者有抑郁情绪,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与计划,应立即与学校心理指导中心或青少年心理支持热线取得联系,寻求专业帮助与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全天候的陪伴与监护,防止受害者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