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免认知误区
“什么年龄就应该做好什么事”,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老年人也常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晚辈。在我们的观念里,理所当然地认为20岁之前就应该集中精力学习,从校园毕业之后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成家立业,养育子女。那么,当自己从奋斗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子女也已经成家立业之后,卸下了诸多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后的几十年,人们又应该做什么事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众似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有些老年人在退休前身处要职,因此面临退休时感到特别失落——权力小了,收入少了,生活圈子也变得越来越窄了。也有不少老年人深陷迷茫,不知道除了帮忙照顾第三代,自己还能干什么。还有一些老人则认为,老了就只能一天天“度死日”,言下之意就准备打发时间苟且度日了。
2. 树立新的生活目标
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过不得不为利害关系和人情纠葛而向生活妥协让步的时候。人们常说五十知天命,按理说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应当可以放下许多,认认真真地专注于生活,但不少人步入老年之后发现,“生活”并没有变得比过去更容易或更幸福。缺乏积极的生活目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知识链接
国外主观心理学研究大师迪纳提出,个体获得和维持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个体所持有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或目标得以实现,都有助于个体产生主观幸福感。(www.xing528.com)
因此,明确生活目标有助于老年人适应老化过程,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准确地感知自己的身心需求,帮助身体和心灵建立完整的联结,则有助于人们确立合适的生活目标与生活方式。
小贴士
心理学上的“正念”,可以帮助我们重建身心的联结,感知自身的需求。
“正念”要求我们把全部的意识和注意力投入在此时此刻,观照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看到生理的不适或消极情绪所发出的信号,接纳我们所有的感受和思想,并且去满足内在自我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
艺术大师黄永玉可以说是践行积极生活方式的典范,他不被自己的年龄所禁锢,人到晚年还不断追求目标与成就,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爱好与情趣——50岁考驾照,70岁去意大利游学,80岁接受时尚杂志的邀请成为封面模特……黄先生之所以能与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一起跻身于网红热搜,正是因为他有着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
每一天、每一刻都有人告别这个世界,为了让自己不带遗憾、无怨无悔地走完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过好眼下的每一天。将这一信念落实于行动的具体方法便是为自己设计一些合适的目标,然后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无论具体到每日的生活还是提升到人生的高度,我们都会发现自己过得井井有条、充实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