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变化
成年晚期(即60岁至衰亡)是人生走向衰老的过程。尽管个体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但人们并非在退休年龄就已经发展到了衰老的程度。这一过程的确切表述应当称为老化。
知识链接
老化:个体从生命的成熟期便开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衰老:特指老化过程的最终状态。
个体自成熟期就开始老化,只是速度比较缓慢,直至50岁前后才开始加快老化进程。老化开始的时间和速度,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体,其不同组织器官和各部分身心功能老化的时间和速度也各不相同。
2. 心理特征
德国心理学家保罗 · 波蒂斯(Paul Baltes)提出,传统的发展观将老年期视作“丧失期”,在老化的过程中仅仅看到身心机能的丧失和社会地位的丧失等。而毕生发展观则认为,个体的发展是毕生的过程,除了儿童和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也在发展。(www.xing528.com)
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E. H. 艾里克森(E. H. Erikson)认为成年后期既是人生走向衰老的发展过程,也是自我完善和形成智慧的重要阶段。多项研究表明,虽然有些功能自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逐渐减退(如流体智力),但另一些功能非但不会减退,甚至还会继续增强(如晶体智力)。这说明年龄并非影响身心变化的唯一因素,个体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善成年晚期的心理状态,延缓心理衰退。
有些老年人在退休前就已经开始积极地期待和安排下一阶段的生活了,比如年轻时考文工团没录取的阿姨,期待退休后能学习声乐和舞蹈,参加演出;摄影爱好者盼望着能有时间踏青赏雪,在旅途中用镜头记录下美好的点滴。这些日常活动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活络腿脚,也让他们在展示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生活,在练习和钻研美的同时充实每天的作息安排。老年人只要愿意主动地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样可以生活得精彩纷呈。
3. 社会生活变化
60岁,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这时候的老年人,一方面,他们正面临离退休这一重大转折,需要调整和规划下一阶段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家庭系统正在经历结构重组,老人需要适应子女离开家独立生活,并迎接新的家庭成员的加入。
这些变化既是对个体身心适应的挑战,也是个体最有可能活出自我的大好机会。套用一句时下的流行语——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最有“任性”的资本。卸下了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家庭生活中虽然孩子离开家独立,老两口感觉有点冷清,但无论在抚养孩子的经济方面、教育方面还是生活照料方面,责任亦大大减轻,如果不需要承担照顾第三代的主要责任,完全可以“任性”地安排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学校,再到参加工作、进入社会,这个学习、高考、择业、就业的进程是被社会约定俗成的浪潮推着进入每一个阶段的,个体并非具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做出计划和应对。但退休之后则不同,可以抛开之前的许多顾虑和限制,不需要像选专业和选行业那样考虑未来的长期生涯发展,即使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之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也不会像入错行那样来不及回头重新选择、重新开始。对于从事了一辈子朝九晚五工作的人而言,可以说退休之后才第一次真正拥有了主动规划人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