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活动
教大家做两个热身小活动——踮脚和眨眼。
中医从人体经络角度分析,指出经常做踮脚动作能让足三阴经保持通畅,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所以说,春季时节常做踮脚这个动作是非常有益处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眨眼这个小运动来使眼部周围的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从而让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使眼睛得到更好的滋养。
(一) 春分知识及习俗
对春分的由来、意义、别称、“三候”以及习俗进行讲解。
春分的由来: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4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交节。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短于黑夜。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明媚的春天,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在辽阔的大地上,冰雪消融、草木复苏、桃红李白、柳絮飘飘、小麦拔节、油菜金黄,无论南方北方,皆春意融融。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的别称: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分春、春至。
春分的“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的习俗:春祭、送春牛、粘雀子嘴、立蛋、吃春菜、放风筝等。
(二) 节气诗赏析
七绝 · 春分
左河水
风雷掣电闹中春,
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一照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诗的讲解:
本诗主要描写了春分日当天的气候特点。在春分的时候,随着开始刮风和打雷,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了。桃树开始开花,柳树长出嫩芽。太阳在这一天直射赤道,白天与黑夜的时间正好一样长。
(三) 四“养”模块
1.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春分时节的饮食原则为“减酸增甘,疏肝理脾,健脾扶阳”。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和五脏、五味是息息相关的。春应于肝,春气通肝,就是说在春天,肝功能较为旺盛,而酸入肝,吃酸会助长肝气,所以我们要少吃酸。另外,春天肝旺而脾弱,所以我们要多护理我们的脾脏,甘入脾,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所以春天可以多吃些甘味食物。
宜
生发食物:韭菜、荠菜、葱。(www.xing528.com)
蔬菜:青菜、白萝卜、莲藕、豆芽、春笋、莴笋、菠菜、香椿、芹菜、荠菜。
忌
过于酸涩(酸多伤脾)。
油腻生冷。
大辛大热(辛多伤肝),如参、茸、附子、烈酒等。
2. 运动摄养
有人改编了这么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哈欠上门找。晚上依然睡,白天醒不了。”这说的就是春困。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昏昏欲睡,这是季节交换给人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 。
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预防春困呢?最重要的就是让睡眠充足,作息规律,晚上不要熬夜,白天可以睡会儿午觉。此外,我们还可以做些小运动,比如每天梳头一两百下,疏气血、通阳气。或者走出家门,做些户外运动,如散步、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做六字诀、登山等。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太阳走,运动时间最好是10 : 00—15 : 00之间。同时注意:忌做一些大出汗的运动;患病或空腹时尽量不要去运动;晨练不宜过早。
推荐运动
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如此左右各做42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
3. 家居护养
防潮:晒衣服、被子,开窗通风,家中放干燥剂、除湿盒,着宽松 衣物。
除螨:干燥、勤通风,勤晒洗衣物,不贮存过多的食物,远离宠物和 花肥。
春捂: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
4. 疾病疗养
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因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要素变化无常,常会引起许多旧病的复发或加重,也就是俗称的“闹春”。这里主要讲三种春季常发的疾病:过敏性疾病、流感和手足口病。
1) 过敏性疾病
诱因:① 植物发芽、生长、开花;② 自身的体质;③ 弥散于空气中的易引起过敏的粉尘;④ 螨虫比较活跃,螨虫叮咬人后除导致局部瘙痒外,也易造成少数人对螨虫蛋白过敏而引起哮喘、湿疹或紫癜。
预防:① 服用抗过敏药使其缓解;② 外出佩戴口罩;③ 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2) 流感
诱因:流行性感冒即病毒性感冒,春季气温回升,病毒滋长传播迅速,容易引发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预防:① 有针对性地提前接种流感疫苗;② 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的概率和时间;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3) 手足口病
诱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的致病病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预防:① 隔离传染源,包括患者的粪便、用具等;② 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少去人流密集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