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设施装备建设及运营的主要指标水平已经世界领先(见表7-1),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边际收益已经越来越小,在发展新格局下,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现代经济运行、产业组织和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流通的串接、组织、畅通、赋能作用更为重要。建立在高效、畅捷、发达、经济、安全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与服务能力支撑基础上的现代智慧物流体系,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高效连接了生产、消费等多领域、多环节,不仅扩大交易交往范围、推动产业分工细化深化,更在很大程度上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生产效率和消费频率的提高,促进社会财富与价值创造。未来,在国内大循环中,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关联将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发展→要素流动条件改善→产业升级与产业链分工优化→地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社会、文化、生态价值增加→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在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有效匹配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上将有所作为,使其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
表7-1 我国交通运输设施装备及服务能力主要指标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9)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www.xing528.com)
一是交通运输投入组织方式优化。如前文所述,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流通效率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对于交通运输供需动态化精准匹配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来源多样,用人机制更为灵活,更善于以经济安全适用为原则,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组织管理、市场运行等多个角度统筹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在实质性破除交通运输制约国民经济循环运行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提升流通效率,从而畅通国内大循环。
二是交通运输智能化、绿色化。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必须要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人员流转和货物运输的需要,既要照顾到城市地区快捷安全的交通需求,也要照顾到农村低收入群体低成本广覆盖的交通需求,还要考虑到社会对于公共交通管理的需求、对于交通数据运营和二次利用的需求等。这就需要重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驱动牵引作用。在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前沿尖端课题,还要考虑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科技伦理问题,因此更适合政府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主持或参与。
三是智能物流。未来国内大循环将带来大量的物流需求,以降低循环流通成本为突破口,推动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将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这里面除了将物流服务和产业需求更加有效结合的“供需动态平衡”之外,还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货物的快速集散、预测,以及平抑物流需求的峰谷波动、保障应急物流需求等物流行业特殊需求,甚至现有的公路运输整合不当、货损率高、仓储效率低下、物流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都有望通过智能物流平台得到解决。考虑到物流行业牵涉国计民生,与产业发展需求关联密切,且需要一定的前沿信息技术储备,目前来看,由新型研发机构来承担相关科研任务更为恰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