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点在于构建内部市场循环,通过内部循环来带动外部循环,内外部两个循环互相融合化解现有经济各项结构性矛盾。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来构建双循环格局,构建双循环格局又有利于改善现有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合理的战略安排。
我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基础来构建内循环主体。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实现国内大循环提供了保障。从供给侧看,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需求侧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和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并且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已转移到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增长。从2011年开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2020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3%。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已成为最大贡献因子。这证明我国的内部市场需求大于外部市场需求。因此,我国有能力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内循环主体能促进国际经济循环。根据本地市场效应,在一个存在贸易成本的世界中,拥有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大国的国内市场供给和需求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国内市场需求较大,就可以形成国内大循环,并且在国内大循环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可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占据主导地位。(www.xing528.com)
构建内循环主体将扩大我国内部市场,当内部市场产品流通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将会延伸到国外,其供需将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此,构建内循环主体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定价权,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的地位,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稳定增长,吸引高质量外商投资和高素质人才流入,助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贸治理体系,最终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外部循环。
构建双循环格局有利于化解经济结构性矛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供需结构失衡、区域发展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等结构性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国内市场优势,化解各项结构性矛盾。一是供需结构失衡,表现为供给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国内消费需求超过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供给结构仍然主要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因此,一方面有不少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居民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格局以需求侧牵引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生产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质量型”消费需求,从而有效地调整供需矛盾。二是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构建新格局以消费升级促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催生各类新业态,改善我国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区域结构失衡,表现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在新格局构建国内大市场的背景下,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一部分低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能实现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能改变我国区域产业布局现状,助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