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56个国立科研机构逐步实行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并将原属于日本工业技术院的15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立研究机构合并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ST,也称日本国家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日本产研所”)。改制后成立的日本产研所实行理事长负责制,理事长是法人代表,领导所有业务。监事负责业务监察,与理事长构成一种积极互动平衡的关系。二者都由政府主管大臣任命。截至2020年3月,日本产研所在编人员有13人,研究人员有2335人,事务人员有694人。
日本产研所认为,研究成果的开发需要多个创新主体的通力合作,强化将创新型技术迅速商业化的“桥梁”功能,构建创新国家体系,这些是决定和维持日本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自2014年起,作为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核心实施机构,日本产研所将“桥梁”作用视为自身核心功能定位,旨在发挥将革新性技术发展连接到产业化的“桥梁”作用。此外,结合本国国情,日本产研所还高度重视地质勘探和计量工作,并将标准化等纳入核心业务范畴。其先进建设经验包括以下3点。
第一,以目标为导向更新组织和研究单元。随着2015年日本产研所第四期中长期计划的开展,日本产研所进行了研究组织、事业组织、本部组织的重组。研究组织下设领域研究中心、地质调查基础中心、计量标准普及中心。原本领域研究中心下进行研究开发的部门被调整成研究战略部,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前后一体化工作。事业组织经过改组被合并。目前,除了东京本部,日本产研所还在国内外成立了18个中心及研究所。另外,日本产研所还设立了特别组织——TIA推进中心。从2016年开始,该所还在日本9所大学设立开放创新实验室(Open Innovation Lab,OIL),以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等为目标的交叉合作,并设置6个联合研究室和8个联合研究实验室,更接近企业发展战略。(www.xing528.com)
第二,在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上开展“桥接”。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提出,将“桥接”运营明确定位为日本产研所的核心任务,对日本产研所的绩效评估主要基于其资源分配的实施,而资源分配则重点强调从产业中获取资金,以及在“桥接”研究后期从外部公司接收合同研究等相关资金。对于参与“桥接”研究的人员与团队进行评估也有新的指导原则,不再以论文和专利等通常的指数作为标准,而是聚焦从私营企业或其他活动中获取的资金。从产业与授权收益中获取的合同研究金额,占相关财政年度运营开支拨款总额的百分比,作为获取外部资金的量化目标。这些引导日本产研所新技术商业化和发挥桥梁作用的举措,使得日本产研所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第三,在多元合作中采纳灵活且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式。日本产研所在2015年度转型为非公务员型独立行政法人,构建了更为灵活的人才交流制度来提高组织的性能。2019年,日本产研所从人才、设施、设备、预算等方面进行研究资源优化,并依据社会政策课题研究进行体制优化,不断创新岗位和推进业务效率化。日本产研所从发掘技术萌芽和为实践研究培养人力资源的角度,在内部采纳并推广了双向任职机制,为同时兼任大学教师与日本产研所研究人员职位,并以日本产研所为主要研究基地的杰出研究人员制定量化目标,以此来加强与大学的合作。此外,在与大学合作的实验室中,日本产研所广泛采纳研究助理制度,以推进培养年轻研究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