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驴行职场:高薪招聘粮食种植驴头

驴行职场:高薪招聘粮食种植驴头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31.驴浮于事的农场有一个农民,以贩卖粮食为生。接下来的几天,他对农场里其他的驴挨个儿“相”了一遍,最终也没能找出一个能担负起这个责任的驴头来。“仲乐先生,现在我的农场势头很好,效益也不错,可就是管理上不去,想请您帮忙从北京找一个替我管粮食种植的驴头来。”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农民决定以每天15个玉米棒子的酬劳请这位精英担任粮食种植的驴头。

31.驴浮于事的农场

有一个农民,以贩卖粮食为生。由于头脑灵活,勤劳肯干,加之两头闷头驴的帮助,没过几年,除了继续倒腾粮食外,还买了块儿地,新增加了几个驴手,开办起农场来。

随着农场的开张,生意越做越大,业务涵盖到粮食种植、粮食加工、粮食贩卖等几个行当,农民每天越发地忙碌起来,每天连睡个囫囵觉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了。直到有一天他实在扛不住了,他意识到仅凭自己的精力,已经无法完全运作这个农场了。

于是,他把和自己一起创业的,也是最信得过的闷头驴甲和闷头驴乙叫了过来,当场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明天开始,你们两位就不用再亲自干驮运粮食的活了,而是分别担任粮食加工和粮食贩卖两块生意的驴头,把手下的驴带好就可以了。”

驴甲和驴乙听了农民的决定非常高兴,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噗~噗~”他们禁不住打起了响鼻表示对老板的谢意,虽然在他们心里对能否管好手下的驴一点把握都没有。

把粮食加工和粮食贩卖这两块生意安顿好了,农民心里似乎轻松了一些,但管粮食种植的驴头还没有着落。接下来的几天,他对农场里其他的驴挨个儿“相”了一遍,最终也没能找出一个能担负起这个责任的驴头来。

“还是从外面找一个能干的驴头来吧,听说村子里豆腐坊从北京找来的拉磨驴头就不错,他来了以后,豆腐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到这儿,农民向伯乐的弟弟仲乐家走去,他知道仲乐擅长相驴,且有很多驴脉关系。

“仲乐先生,现在我的农场势头很好,效益也不错,可就是管理上不去,想请您帮忙从北京找一个替我管粮食种植的驴头来。”农民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你有这个意识很好,那你想找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你出什么样的条件来找呢?”仲乐问道。

“当然是要有经验的,越专业越好,但责任心一定要强,品质一定要好。至于报酬嘛,只要合适,能干事,他要多少玉米棒子我给多少玉米棒子。”农民非常肯定地答道。

“既然你下这么大决心,那我就帮你找找看。”仲乐听了农民的话,满口答应。

仲乐果然名不虚传,没过几天,他就推荐了一头曾经在国外农场当过驴头的“精英”来。

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农民决定以每天15个玉米棒子的酬劳请这位精英担任粮食种植的驴头。

三块生意都有驴头负责了,农民还真清闲了一阵,他甚至为自己的英明自鸣得意起来,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却高兴不起来了。他发现闷头驴乙所负责的粮食贩卖的生意大不如以前,并且他手下的驴怨气非常大。(www.xing528.com)

农民悄悄地开始了调查。

这时候,长耳驴私下跑来报告:“报告老板,听说闷头驴乙的老婆也是做粮食贩卖生意的,他把农场里的一些品质好的粮食以低价卖给了他老婆,然后再由她老婆转手卖出去赚差价。”

听了这话,农民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骂道:“想不到这个畜生,可惜我对他一片信任,他竟然坑我?!你去通知他,马上给我滚蛋!”

轰走了闷头驴乙,农民寻思起来:“看来驴心难测啊,连和我一起创业的老驴都能干出这种事情来,那我从外面找来的驴还用说吗?不行,我要让他们相互牵制,以免再出现问题。”想到这儿,他马上下达了指令,在精英驴身边安插了一些还算信得过的驴进去,并且把原来精英驴的一些权限进行了拆分。

闷头驴甲听说了闷头驴乙的遭遇以及他被轰走的传言,他怎么也不相信相处多年的驴友会干出这种事情,因为他认为自己太了解闷头驴乙了。他也明白了老板在精英驴身边“掺沙子”的用意。看来,老板开始不信任大家了。

驴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还没等农民对闷头驴甲采取行动,他迅速地给农民打了书面报告,要求修改审批权限,把原来他自己签字就能决定的事情一律改为由相关驴头开会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上报老板审批决定。

农民看了看报告,立刻签批同意。心里想:“还是闷头驴甲的建议好,早这么做,恐怕闷头驴乙就不会有机会犯错误了。”

从那以后,农场里的会议没日没夜地开起来了,文件从一个驴头传到另一个驴头签个没完,众驴头纷纷找到农民,要求增加驴手——因为他们感觉太忙了。

没多久,精英驴不堪“劳累”跳槽走了。农场依旧日趋忙碌,但生意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

【管理启示】

在职场中,对于权力的收放一直是老板们非常头疼的问题。

如果权力收的过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老板可能无暇,也无能力靠自身的力量有效地驱动企业的运作;如果权力放的过大,有时又会产生失控的问题。这就好比放风筝,不敢放线,风筝不可能放高放远;放线太多,风筝可能会断线失控。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掌握好收放的度。如果不能掌握好这个度,特别是授权过大出现问题后而矫枉过正,就容易造成权力急剧收紧,或者人人都不敢接受授权的现象。有的不放心而采取人盯人,人牵制人;有的怕担责任互相推诿,文山会海,人人签字,谁都不负责,把最后的责任推给老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