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一悟小学 王小彦
阅读鉴赏
《失落的一角》是这样一本书: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漂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这是艺术天才希尔福斯坦的传世经典,是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也许是你要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希尔福斯坦以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与“缺憾”的寓言,令人们思索无限。行进中的它,行进中的自己,好不容易追寻到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却无法与自己一同前行。该失望?该快乐?该守候?还是该继续前行?
插图:榆中一悟小学 张雨菲
当我第一次看到如此黑白分明而又简单利落的封面时,我的心立刻变得纯净起来。带着几分敬畏,我追随着这“失落的一角”开始了真正的心灵之旅。翻开扉页,一条长长的路从我的眼前穿过,一眼望不到边。继续走下去,我仿佛独自经历了长途跋涉。再次和这失落的一角会合时,眼前那无限延伸的道路似乎穿越了地球,通向遥远浩瀚的宇宙。
缺失了一角而不快乐的它,要动身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它的这一举动,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我曾经是一个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追求完美的人,而且一直是在近乎固执地追求着。只见这失落的一角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信仰一路高歌,坚定不移地向前滚动着。一路上风吹日晒,经历坎坷,怎一个“艰苦”了得!因为缺失,它有机会欣赏美景,享受生活,从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希望——失望……,就这样一次次地交替轮回,撞击着我们的自信,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力,我的心随着它的喜悦而高兴,随着它的失望而唏嘘。啊!终于找到了!因为“完美无缺”,它充满了活力和动力,它开始飞速地前进着。但渐渐地,它发现美好的时光不在了,愉悦的心情被繁忙的步伐拽得喘不过气来。它开始反思,应该学会放弃,学会尊重自然,活在当下——在缺失中不仅仅追求完美,还要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感谢谢尔·希尔弗斯坦,感谢曾给我关心和帮助的人,更感谢那些曾经质疑和打击过我的人。正是有了你们毫不吝啬地参与,才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再次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时,品味出了更多深刻而简约的味道……
了解作者
谢尔·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从未学过画画,但他的绘本作品却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7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在此后几十年中,该书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超过550万册。他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爱心树》等。其中《阁楼上的光》更是创纪录地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在他之前,儿童诗歌都是充满甜蜜和梦幻的,从他开始有了分界,有了睿智。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礼节,有一种奇异的天真。他把儿童文学从花园和教室的局限扩展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充满惊喜的新奇领域。他的绘本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和浅显的文字中,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会卖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儿童,也俘获了大人们的心。
设计思路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它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这本书画面简单,借由图画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的丰富想象。
四年级的学生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此绘本的教学阅读希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交流和讨论,碰撞出更多、更广的不同想法,尝试感受作者表现的关于“缺失和完美”的哲学话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关注图画细节。
2.通过动画PPT的播放,激发学生想象,借助阅读写作创编故事。
3.让孩子有一个“缺憾”与“完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初步领悟“完美,有时是更可怕的缺憾”这一人生哲理。同时懂得“有追求就会有快乐,有得到就会有失去”等其他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关注图画细节,学习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激发学生想象,编创故事能够在依据图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难点:让孩子有一个“缺憾”与“完美”的体验过程,思考书背后传递给读者的寓意或道理。
建议教学年段
小学中年级段
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绘本的信息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之前读过哪些绘本吗?(唤起阅读记忆)
2.我们是怎样读绘本的?(生交流)
展示绘本,师总结绘本的特点:图文并茂,文字少,图画精美,色彩丰富,一般用图来表意。
设计意图:学生从一年级入学时就接触过绘本,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以往阅读绘本的经验,同时了解绘本用图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特点,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
二、阅读童诗,认识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
1.PPT出示《冰冻的梦》,学生自读并指名读后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冰冻的梦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我要把昨天我做的梦,
拿到冰箱里冰冻。
到遥远的一天,
我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
我就把这个可爱的美梦,
拿出来解冻。
然后把它煮沸,坐下来,
浸暖我冰冷的双足。
2.猜想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PPT出示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照片。
提问:这个人,你喜欢他吗?(生自由谈)
4.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不大招你喜欢的人,他却喜欢你,喜欢你们每一个少年儿童。不信?就怕你们不信,老师特意从这本书的腰封和勒口上摘了一些文字介绍,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介绍作者:(课件显示)谢尔·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在美国,有童书的地方,就有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书。
5.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创作的一本绘本。(出示封面课件)
暂且不论他这个人如何,这本书可是很厉害了。有人这样说: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课件显示)别人这样评价,你相信吗?(估计孩子有说相信的,也有说不相信的)没有关系,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吧!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诗歌继续激发学生的猜想,层层深入带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近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形象上的反差,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眼球,好奇心驱使下的阅读期待被点燃。
三、阅读绘本图画,进行自我标注与写作
1.Flash播放删除文字的故事图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每个细节,人物的表情、神态,关注环境的变化,关注线条的变化。
2.发放没有文字的《失落的一角》的图画本。
3.出示讨论规则:
(1)先讨论交流,解决小组的疑问。
(2)因为只有图画,让小组同学尝试在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旁边标注文字。不必太多,二到三幅即可,最多不超过四幅。可以根据图画写写对话,也可以写写图画所表述的事情。
(3)为了方便小组展示,要预先做好计划,安排好讲述故事的同学和操作PPT的同学。讲述的同学可以分工,如果有角色对话,不必限定为一位同学讲述。(www.xing528.com)
4.小组讨论交流纯图画版本的《失落的一角》。
5.小组完成纯图画版本的《失落的一角》的文字标注。
6.汇报自己组的合作成果。
两名学生,一名汇报,一名操作无文字版本《失落的一角》的PPT。
设计意图:《失落的一角》这本书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夸张的表情,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讲述故事。对于图画表现出的细节,在读图的时候需要教师做停留,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画面。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让孩子们看完图后,能够把自己的话标注上去,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失落的一角》的个人版本。
四、对比阅读,体验“缺憾”与“完美”
导语: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几个版本的《失落的一角》了,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很好地与谢尔·希尔弗斯坦先生对话、交流。现在我们来看看谢尔·希尔弗斯坦原版的《失落的一角》。
1.播放有文字的《失落的一角》Flash版本。
2.启发学生比较自己的版本与原版文字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想法,评价一下原作。(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文本的自信)
3.前面我们说有人评价这本书“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然而同一个人还评价它“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你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说要花一辈子来咀嚼?
4.引导学生阐释自己的真实想法。
5.其实,不只是你们看了这本绘本有很多想法,好多大人读了它,也有不少感悟(课件展示几位大人读后的感想)。这个绘本给我们讲述的就是关于“缺憾”与“完美”的故事。其实,“缺憾”何尝不是一种“完美”呢!“缺憾”给我们动力,给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同学不就像绘本中那“缺失了一角”的圆吗?我们不断地修改着自己的故事,我们正演绎着《失落的一角》的课堂版。
板书:完美缺憾
设计意图:先给孩子们无文字的图画版本,让他们来写,来说,形成自己的版本;再给他们有文字的原始版本,进行对比;最后从两个版本的对比出发,体验现实版的“缺憾”与“完美”。
五、拓展延伸,激发创作与阅读兴趣
1.孩子们,大家有兴趣再创作绘本吗?咱们也创作一本《失落的一角》的后续篇,好吗?
2.要求孩子课后创作。
3.推荐阅读:老师再给你们推荐几本绘本,都是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一本是《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一本是他的第一部绘本作品——《爱心树》,另外一本是《阁楼上的光》(课件出示这几本书的封面)。相信你们会喜欢这些作品。我也坚信,不久以后,在你们的书柜中会多出一种类型的书籍,那就是——绘本(生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指导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一本带多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
失落的一角
缺憾完美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板书,凸显主题;大量的空白,给人无限思索。
附录
学生创作单
《失落的一角》故事续编
榆中县一悟小学 图:__________文: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因为每天读绘本给孩子们听,所以对绘本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从读绘本,到爱上绘本,到离不开绘本,我觉得每读一本绘本,都能给我和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当我第一次看到《失落的一角》这个绘本的时候,就抑制不住地有上一节绘本阅读指导课的冲动。为什么会有这个冲动呢?因为它是“黑白绘本”,便于我复印,便于我加工,便于我再次“变形”,便于我使用。
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到合上最后一页,我确实认可了这样一句话:“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我为它的“简单”而折服,更为它的“不简单”而震惊。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不赞成“从道德说教的角度去理解《失落的一角》”,因此我设定的第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有一个“缺憾”与“完美”的体验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谈感受,深化“缺憾”与“完美”的主题。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如何形成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孩子无文字的图画版本,让孩子来写、来说,形成自己的文本;再给孩子有文字的原始版本,进行对比;最后从两个文本的对比出发,体验现实版的“缺憾”与“完美”。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始终遵循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老先生的一句话:绘本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老先生的话表明,读绘本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绘本中的图画。或者换个角度说,孩子在读绘本的时候,关注的点跟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读图。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将绘本的文字部分“读”给孩子听。如何“读”?在我的设计中,不是真的读,不是让孩子被动“听”,是要让孩子主动去听,自己主动去“读”。如何才能让其主动倾听?我选择的方式是“比较”。因为有了“比较”,才有可能让参与者主动起来,认真起来。如何比较才最有效?只有拿自己的同样东西去比才会最有效。因此就有了教学中的“自我标注与写作”。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手段上,我选择了Flash版本的《失落的一角》。
上完这节课,我一看时间整整上了45分钟。我在想,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哪些教学环节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是有效的,哪些教学环节是无效的,甚至是可以省略不要的。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真正体现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不仅自己解决在读无字书时遇到的问题,而且给图片配上了文字。为了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真正把自己当成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只是协助者。孩子们是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读懂这本书的。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在“标注与写作”这一环节中,留下了本节课我最大的遗憾。最初设计这一目标时,我希望孩子们看图后,能够把自己的话标注上去,呈现一个完整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失落的一角》的个人文本。如果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版本,再去对比作者的原版,触动会更大,实际效果会更好。但试讲之后发现,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分组,也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形成。对于短短的45分钟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败笔。所以才有了此设计中“小组尝试在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图画旁边标注文字,不必太多,选择二到三幅即可,最多不超过四幅”的调整。最后虽然比较完满地完成了45分钟的教学任务,可我总觉得我像那失落的一角一般,不能跟小虫说说话,不能闻闻花香,不能让蝴蝶在我身上停留,更不能唱唱我自己的歌了。
如果有机会再上这节课,我会选择80分钟的阅读课堂,这一环节我会这样去处理:
“标注与写作”环节预设:
一、阅读绘本图画,进行自我标注与写作
1.Flash播放删除文字的故事图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每个细节,人物的表情、神态,关注环境的变化,关注线条的变化。
2.发放没有文字的《失落的一角》版本。
3.出示讨论规则:
(1)先讨论交流,解决小组的疑问。
(2)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对48幅画面的文字标注。
(3)画面可以只标注一句话,也可以标注几句话,甚至可以根据上下图的需要不标注任何一句话。
(4)每个同学标注后,小组讨论将其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为了方便小组展示,要预先做好计划,安排好讲述的同学和操作PPT的同学。讲述的同学可以分工,如果有角色对话标注,不能限定一位同学讲述。
4.小组讨论交流纯图画版本的《失落的一角》。
5.汇报自己组的合作成果(小组的完整版本)。
两名学生,一名汇报,一名操作无文字版本的《失落的一角》PPT。
导语: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几个版本的《失落的一角》,非常好!说明同学们都能很好地与谢尔·希尔弗斯坦对话、交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
6.播放有文字的《失落的一角》Flash版本。
二、对比阅读,体验“缺憾”与“完美”
1.看完了原著,对比一下我们为几张图画写的文字,有哪位同学,或者哪个小组觉得自己写得比原著还要好?对于自己的版本,你准备下一步再做些什么?
……
虽然本节课留下了缺憾,但正因为有缺憾,我才不断地去探索绘本教学该怎么上。也许缺憾胜于完美,有缺憾才会有追求,有缺憾才使我有了前进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