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教育标准
1997年10月,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决定在科学调查(康斯坦斯决议)框架内对德国学校体制进行国际比较,目的是探究德国学生在某些核心能力素养上的优势和不足。TIMSS、PISA等国际测试结果清楚地表明,德国之前的教育投入并不能在教育系统产生预期的结果,必须增加对预期收益的确定和审查。此外,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一些英美国家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定期的学业测试研究、集中的测试和紧密的学校评估网络,可以使学生学业成绩有更好的表现。而教育质量的发展与保障、内部与外部的评估,也都需要明确的标准,因此教育部长会议特别关注制定和引入全国教育标准(Bildungsstandards)。[16]
制定教育标准的目的是在德国建立透明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帮助优化学校教学过程,实现更高的教育收益。制定与学生能力相关的教育标准,以运用适当的任务或测试来进行检测。[17]德国教育部长会议在2003年、2004年和2012年通过了全国教育标准,目前内容包括:四年级德语和数学;九年级德语、数学和第一外语(英语或法语);十年级德语、数学、第一外语(英语或法语)、生物、化学和物理;普通高中德语、数学和外语(英语或法语)。各州共同商议的标准可以使德国所有学校的质量发展与毕业相关的教育标准保持一致。[18]
全国教育标准具有明确的审查作用,它为各州的教育测试提供了机会,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教育标准中规定能力的达标程度,当然,更多的是检查各州达到教育标准的程度。
2.能力水平模型
为了清楚地说明学生在大型学业成绩测试中取得的成绩,学生学业成绩测试结果通常不仅以分数形式的能力相关量表呈现,还以能力水平模型方式呈现。模型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的认知需求,来显示学生达到某种能力水平时掌握了哪些认知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掌握的能力作定性描述,还能显示已经达到特定要求和未达到特定要求学生的比例。能力水平模型的基础依然是教育部长会议颁布的全国教育标准,德语、数学、英语、法语和自然科学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能力水平模型。[19]由于分数形式不能满足这种基于教育标准的能力水平模型的开发,艾科哈德·克里姆(Eckhard Kliem)等人定义的能力水平模型讨论了不同层次的能力,划分出以下标准。
最低标准(Mindeststandards):指所有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教育阶段应该达到的能力最低值。最低标准低于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所规定的能力水平,但描述了在小学阶段结束时的最低教育水平。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中学第一阶段得到相应的支持。
规范标准(Regelstandards):指学生在某一特定教育阶段达到的平均能力,与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规定的能力水平相一致。
规范标准+(Regelstandards plus):为了给学校在教育系统中提供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定义一个高于正常标准的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标准+的能力水平比规范标准要高。(www.xing528.com)
最佳标准(Optimalstandards):指在非常好或者非常优秀的个人学习条件下实现的成绩期望,它远远超出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教育标准。
如四年级学生在德语领域的阅读能力水平模型,以这种方式定义了五个等级:平均值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参考样本是2007年四年级学生成绩的标准化研究)。这表示在标准化研究中,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20]
(1)等级1:390分以下(不合格)——能够识别明确指定的个人信息。
(2)等级2:390—464分(最低标准)——能够将相邻的信息相互连接。
(3)等级3:465—539分(规范标准)——能够将零散的信息相互连接并初步领会全文。
(4)等级4:540—614分(规范标准+)——能够捕捉文章的关键问题以达到连贯性。
(5)等级5:615分以上(最佳标准)——能够对文章的关键问题展开独立的理解。
小学德语教育标准是为四年级学生准备的,图1—4显示了四年级学生在五个等级能力水平上的分布。[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