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性社区合作
1.成立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
健全社区教育机构,构建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社区幼儿教育的开展。邀请社区内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内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得社区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建立完善的社区婴幼儿服务网络
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关心婴幼儿教育,让所有的婴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也使幼儿园教育有良好的社区基础。
3.成立社区托护中心
保教专职人员有效帮助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小孩放学回家无人看管的问题,或节假日父母加班无法照料幼儿的问题等,尽量做到解除社区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有托必应。
4.成立社区儿童图书馆
每天定时开放,为社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休闲氛围。
5.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每一个有户籍的儿童建立成长档案
从出生起,就使婴幼儿就得到教育关注,使教育的范围从3~6岁扩展到0~6岁。幼教专职人员能够定期为社区内的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
6.成立多种形式的家长协作组织
家长协作组织利于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联系,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使家长管教孩子时不再感到孤独无助。比如定期开展家教沙龙活动,让家长互相交流自己的教育心得。
7.成立家长巡视组和社区幼儿园委员会
让家长与社区参与晨间接待、离园管理、幼儿常规和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安全保护等活动,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落到实处。
8.建立社区正当的投诉程序
建立社区正当的投诉程序有利于化解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园关系。
(二)指导性社区合作
1.举办家长学校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活动
密切同家长的联系,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面向每一个幼儿及家庭乃至全体社区成员提供优生优育优教方面的服务指导,从而为儿童实现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提供保障。
2.社区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
从新婚指导做起,举办优生优育优教的系列辅导,采取集中授课、登门指导、专家咨询、定期发放科学育儿资料、板报宣传以及各种娱乐活动。
(三)参与性社区合作
1.幼儿园利用节假日组织社区范围内的集体活动
在节假日幼儿园可以向社区开放,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请社区成员一起欢度节日。比如元旦,幼儿园可组织幼儿用自己的美术作品作为布置,为社区街道增添色彩。比如植树节,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对社区的树木进行护理。
2.幼儿园组织幼儿到社区里的一些特殊场所进行慰问演出活动
教师可组织幼儿到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学校等进行活动,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3.幼儿园要善于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
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的资源,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可以利用社会环境的资源,带领幼儿融入大社会,让幼儿对美发院、美容院、健身房、茶馆、咖啡屋、酒吧、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少年宫等设施有所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文化环境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如当社区里的腰鼓队、太极拳队、舞蹈队等进行表演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前去观赏;当社区组织居民进行唱歌、美术、书法等比赛时,教师也可指导幼儿参与比赛。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开发。(www.xing528.com)
4.幼儿园定期开放教育资源(如玩具、场地等)供散居儿童使用
幼儿园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吸引散居儿童参加有利于扩大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影响,便于幼儿园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5.聘请社区中热心参与教育、关心幼儿成长的有识之士为幼儿园助教
请大学教育系学生、专家做社区教育志愿者,解决当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游玩活动时,这些力量会成为幼儿安全问题的可靠保障。
6.建立幼儿园社区的网络平台
在网络已进入家家户户的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有效开展家园社区合作工作。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开展家园社区合作,有益于使幼儿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注重家庭教育、机构教育与社区中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性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有益于加强地方自主性,使学前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
【练习题】
一、简答题
1.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
2.简述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的内容。
3.简述幼儿园内部公共关系管理的沟通技巧。
4.简述幼儿园与家长公共关系的意义和内容。
5.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和内容。
二、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班)晨间活动时,老师在接待幼儿。丫丫来了,她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回以热情的微笑,并蹲下来拥抱丫丫,然后指了指操场一端的玩具筐说:“丫丫,自己去拿玩具吧。”丫丫的奶奶看了却很生气:“老师为什么不帮孩子拿玩具,我交那么多费用,上你们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
问题:分析案例,思考家长生气的原因,并给出沟通建议。
案例二
新学期开始,刚刚上任不久的某幼儿园李园长,针对该幼儿园以前管理中出现的由于教职工责任不清晰、奖罚不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而造成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作风散漫、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对该幼儿园管理进行了改革。实施了新的管理措施,即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和实际成绩,给予不同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且对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者给予适当数额的奖金奖励,而对于工作散漫、效率低下,以至不能完成任务或工作中有明显失误的人员酌情进行罚款。为此,该幼儿园制定了一整套对教职工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根据教职工工作成绩实行奖励和处罚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说来也怪,半年以后,李园长发现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比以前高了,不仅没有了以前那种拖沓、散漫、相互推诿的现象,而且大家都争任务、抢任务,显得干劲十足,整个幼儿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李园长也发现园里的教职工越来越看重物质了,没有物质报酬的工作几乎没人愿意去干,以前那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甚至都没有人愿意去提及,并且园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也有些冷淡了。看到这些现象,因自己进行了成功的幼儿园管理改革而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李园长又陷入了深思。
问题:分析上述案例,试回答(1)李园长对幼儿园进行改革采用的是哪种方法?(2)这种方法有何利弊?(3)如何正确运用这种方法?
案例三
何园长正在办公室里写工作报告,一位家长敲门而入。家长开门见山地责问园长:“何园长,你们园老师怎么回事,罚我儿子半天不能玩!这么小的孩子不玩,那还能干啥?亏你们园还是一级一类园呢!”何园长一听,愣了,园里可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其中是不是有误会呢?见家长正在火头上,何园长递给她一杯水,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家长告诉园长:“昨天,我接孩子回家,问孩子今天玩得怎么样,孩子说:‘老师让我半天不准玩’。何园长,我孩子也就3岁10个月,哪能半天不玩呢?”何园长说:“我先了解了解情况,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何园长找到了小二班王老师询问此事。王老师着急地向何园长解释:“园长,是这样的,明明昨天淘气,我就对他说:‘明明,你再淘气的话,老师可让你半天不准玩’。但我只是让他安静地待了一分钟,并没有真正让他半天不准玩。”保育员也向园长证实情况属实。何园长全明白了,小班孩子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话,时间观念也差,所以表达出来就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误会。何园长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家长,并且向家长道歉。家长反而不好意思了,直说:“看来得去学学儿童心理学,谢谢何园长!”事后,何园长找来王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与她一道探讨教育的技巧,并建议她第二天主动向家长道歉。
问题:分析上述案例,评价何园长对家长公共关系的处理行为。
案例四
某老师是位从地方转来的青年教师,年纪不大,业务能力很强,尤其是钢琴弹得非常好,她在业余时间不是教学生学钢琴,就是去歌舞厅伴奏,经常迟到早退。
有一次,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她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备走了。刚走到门口,被园长撞上了。园长批评她,她却说:“扣我的奖金好了”。园长看着她的背影,气得说不出话来。此后,园长按规定扣了她的奖金,但她仍然我行我素。
问题:案例中,园长采取扣奖金的方法未能解决与教师的公共关系问题。请你分析原因,给园长提出管理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