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支那近世戏曲史》,成书于昭和五年(1930)。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郑震节译本,但影响不大。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古鲁的全译本,1954年中华书局重版王译“增订修补本”,1958年作家出版社重印。
著者在原序中表明该书撰写之目的在于“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著者认为,戏曲在唐以前无足论,宋代稍见发达,是戏曲史之古代期,元代为中世期,而明清为近世期。全书共五编十六章。第一编“南戏北剧之由来”三章,介绍和译述宋以前戏剧之概况,南北曲之起源和分歧。第二编“南戏复兴期”三章,叙述“自元中叶至明正德”间“南戏之复兴”以及“保存元曲馀势之杂剧”。第三编“昆曲昌盛期”五章,概述明嘉靖至清乾隆间的昆曲发展情况,其中又分四期,“嘉靖至万历初年之勃兴时代”,“万历年间”之极盛时代(前期)和“明天启至康熙初年”之极盛时代(后期)和“自康熙中叶至乾隆末叶”之“昆曲馀势”。第四编“花部勃兴期”两章,叙述乾隆末至清末的戏曲发展情况。第五编“馀论”三章,论述“南北曲之比较”、剧场与角色以及沈璟《南九宫十三调谱》和蒋孝“九宫”、“十三调”二谱之关系。
本书的主要贡献有三:第一,首次详细描述了明清戏曲的历史。第二,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明清两代的戏曲作家作品。在评论时,他一般从考订作者、介绍梗概、引述前人观点、阐述自己见解四个方面来进行。他对作者的考订,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青木正儿评价作品的价值标准有二,一是艺术创新,一是舞台生命。因其评价立论较为客观、公正,多为后之学者引用。第三,对南曲脚色与古代剧场的构造情况、剧本与演出体制进行了考证与总结。(www.xing528.com)
王古鲁在新版《译著者叙言》中指出:“这本书首先在戏曲史上给花部尤其是皮黄戏以恰当地位,指出戏曲不断地在发展,这个优点也必须肯定的。”又说:“自从本书出版之后,配合着王氏的《宋元戏曲史》,初步描出了整个中国戏曲史的轮廓,开辟了这方面进一步研究的途径,这个优点是必须首先肯定的。”在写法上,此书“叙述颇得要领,读之不易厌倦。考订方面,也极审慎”。“颇侧重于叙述名著梗概……这对于要了解戏曲题材来源的读者们颇有帮助的”。
《中国近世戏曲史》不仅奠定了青木正儿在日本汉学界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戏剧史研究影响至巨。20世纪30年代卢前的《明清传奇史》、冯沅君作《古剧四考》,50年代胡忌著《宋金杂剧考》,60年代陈万鼐著《元明清剧曲史》、孟瑶著《中国戏曲史》,70年代钱南扬的《谈吴江派》都受到它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