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系集团:晚清政局的重要力量

淮系集团:晚清政局的重要力量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势力强大的淮系集团,成为影响晚清政局的一支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经济上,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其他成员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淮系集团的势力在19世纪末达到顶峰。甲午战败和袁世凯“新建陆军”练成,淮系集团的势力逐渐下降。1901年,淮系首领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去世,淮系作为一个强大政治集团的历史便宣告结束了。

淮系集团:晚清政局的重要力量

从1870—1898年,淮军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清朝的国防军。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在李鸿章的提携下,淮军将领、淮军幕僚、李鸿章的亲属也纷纷发迹,出任封疆大吏或中枢重臣,最终形成了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集团。

李鸿章凭借淮军的力量而登上中国政治的显要地位,他自1862年组建淮军,统率淮军东援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从此成为地方的大员,一直到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去世,在近代政坛活动了整整40年。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要职,成为影响和执行清政府高层决策的关键人物之一。

据统计,原淮军将领中后来文职位在道员以上、武职位在总兵、提督以上者共有424人,其中皖籍276人,占65%。除李鸿章外,担任清政府封疆大吏的淮军将领,比较著名的有:张树声(合肥人,树军统领,1866年授直隶按察使,1871年任漕运总督,后历任署理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一度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刘秉璋(庐江人,进士,庆军统领,1865年授江苏按察使,1875年升江西巡抚,1886年升四川总督);潘鼎新(庐江人,举人,鼎军统领,1865年授山东按察使,1876年升云南巡抚,1884年任广西巡抚);刘铭传(合肥人,铭军统领,因战功授直隶提督,1884年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1885年为首任台湾巡抚)。

淮军幕僚中出任疆吏枢臣者共20余人,如两广总督周馥、河南巡抚钱鼎铭、广东巡抚刘瑞芬、首任出使英国大使郭嵩焘、福建巡抚丁日昌、湖广总督郭柏荫、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广西巡抚倪文蔚、刑部尚书薛允升、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胡燏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新疆巡抚袁大化等。

李鸿章亲属中担任疆吏枢臣者也有不少,比较著名的有:李瀚章(李鸿章长兄,拔贡,1865年任湖南巡抚,1867年调任江苏巡抚并署理湖广总督,后调任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李经方(李鸿章嗣子,举人,先后出使英、日,1895年在马关协助李鸿章与日谈判,1911年底任邮传部左侍郎);李经羲(李鸿章三子,优贡生,历任湖南盐法道,福建、云南布政使,1901年任广西巡抚调云南巡抚,1909年任云贵总督,民初曾任国务总理);张佩纶(李鸿章女婿,进士,1884年任会办福建海疆事务,署理福建船政大臣)。

势力强大的淮系集团,成为影响晚清政局的一支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军事上,李鸿章创办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淮军参加的军事行动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些淮军将领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的一面。在经济上,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其他成员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外交上,从19世纪70年代起,淮系集团的核心人物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经办了晚清一系列重大对外交涉事务。

淮系集团的势力在19世纪末达到顶峰。淮系集团靠淮军起家,也随淮军的衰弱而败落。甲午战败和袁世凯“新建陆军”练成,淮系集团的势力逐渐下降。1901年,淮系首领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去世,淮系作为一个强大政治集团的历史便宣告结束了。(www.xing528.com)

淮军日后因势力庞大,渐有张树声张树珊(阵亡)兄弟、郭松林、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程学启(阵亡)、潘鼎新、吴长庆(其门生有袁世凯)、唐殿魁(阵亡)唐定奎兄弟、田履安(阵亡)、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人所组成的淮系军阀集团。后来更在此基础与模式上逐渐形成北洋军阀

淮军到了后期,越来越没有战斗力。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广西战败,张树声、潘鼎新被革去督、抚职务;中日甲午战争中,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遭到了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袁世凯的新式陆军建立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了。

淮军的营制,基本上出自湘军。每营500人,用抬枪、小枪120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还延请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也改为开花炮队。由于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所以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加到700到800人不等。1877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

从淮军营制的发展来看,它比湘军要优越一些,因为它在当时所有的勇营制度中,是参用西法最多的军队,它虽然出自湘军,承袭湘军制度,但淮军训练多用洋操,兵器全用的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之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以及由书生自任教练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淮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虽然如此,但淮军并没有完全改变勇营制度,它自身的体制存在种种的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武官尾大不调,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隶属,整个淮军其他人难以指挥,它只服从李鸿章一人。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负责。淮军的统领、营官、哨官都没有学习西法,作战时由他们自行调度,军队平日所学全归无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