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关系
法律、法规是一种社会规范,而标准是一种技术规范。
社会规范是人们处理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而技术规范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立法把遵守技术规范确定为法律义务,从而把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同之处
(1)一般性 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统一规定,对任何人都适用,同样情况下应同样对待。
(2)公开性 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公开透明。
(3)明确性和严肃性 法律、法规和标准都由权威机构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都用严谨的文字进行表述。
(4)权威性 法律、法规和标准都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享有威望,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普遍的遵守。
(5)约束性和强制性 要求社会各组织和个人服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将其作为行为的准则。
(6)稳定性 法律、法规和标准都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允许擅自改变和轻易修改。
(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同之处
(1)法律、法规在相关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特点。标准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和冲突。
(2)法律、法规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整一切政治、经济、社会、民事、刑事等法律关系,而标准主要涉及技术层面。
(3)法律、法规一般较为宏观和原则,标准则较为微观和具体。
(4)法律、法规较为稳定,标准则经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补充修改。
(5)标准比较注意民主性,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尽可能照顾多方利益。
(6)标准的强制力也源自法律、法规的赋予,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对推荐性标准企业有选择执行或不执行的权利。
(7)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是规范性的文件,但标准在形式上有文字的,也有实物的。
二、食品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要求用法律规范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法制的市场经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健全、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
中国作为WTO成员国,为国内外企业营造一个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以保障企业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里参与市场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守国际惯例和准则。
这种新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就是所谓的公正自由的竞争法律秩序,其特点是:第一,维护市场的统一性,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取消对市场的人为肢解和分割,使全国市场经济活动都遵循统一的法律、行政法规;第二,维护市场的自由性,通过制定必要的市场经济治理法律、法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政企分开和国家对市场行为的适度干预,弱化行政干预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对企业的各种束缚和限制,使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由;第三,维护市场的公正性,做到法律制度统一、市场活动机会均等、国家税负公平等,以保障所有市场主体不论自然人还是法人、不论大小、不论强弱、不论所有制性质,均能够以平等的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竞争;第四,维护市场的竞争性,通过制定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使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够依据法律相互竞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竞争的环境等。(www.xing528.com)
食品及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行业的前途。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市场风波不断,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尤其是近年出现的阜阳劣质婴儿奶粉及三鹿奶粉等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乳品行业造成重大创伤,主要原因是我国食品法律和法规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不完善,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存在一些法律监管盲区,不少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性还不强,尚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市场发展的需要。要真正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卫生安全,首先应加强食品安全立法,整合执法资源,使立法由权利定位逐步向责任定位过渡,从而避免各职能部门“趋利执法”行为,使食品安全执法协调运转的长效机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服务。《食品安全法》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出台的,该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
《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表明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必将对食品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食品监管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达到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目的。《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对于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标准的分类有几种方法。按标准的专业性质,将标准划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3大类。现以技术标准为例,说明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一个大类,可进一步分为: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标准、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等。其中的每一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基础技术标准还可再分为:术语标准、图形符号标准、数系标准、公差标准、环境条件标准、技术通则性标准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技术标准的领先已成为崭新的竞争制高点,掌握技术标准意味着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甚至是控制权。技术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的文件,既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又含有有关技术方案,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准入的要求。从总体上讲,技术标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技术标准是国际贸易的一个有效推动器,是关税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协调国内外经济争端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与市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市场经济包含主体、客体、交易制度、交易规则、交易成本等几个方面。市场经济主体根据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通过对客体的交易成本进行控制,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市场需求决定了技术标准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技术标准是规范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技术依据。市场主体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协调的交易规则,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游戏规则——交易制度,对产品和劳务等市场客体进行生产和消费,同时分析商品和人的各种属性和动机来控制市场的交易成本。
技术标准与市场经济各要素的关系如下:
(1)技术标准与市场主体的关系 市场的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政府和各种利益相关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而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消费者通过消费产品,使自己的消费效用达到最大化;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达到其协调市场秩序的目的。技术标准与市场主体的几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标准能够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技术标准能够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技术标准能够使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深入。
(2)技术标准与市场客体的关系 市场的客体主要是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追求都是一贯的。而技术标准正是产品质量提高的保证,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文字表述;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技术标准是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保证。
(3)技术标准与市场交易规则的关系 市场交易规则是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市场规则的最主要内容包括市场交易方式的规范和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两个方面。技术标准与市场互动的核心就是维持市场的秩序,对市场进行协调。技术标准对市场交易规则起着内部驱动力的作用;技术标准对法律法规起着协调和引导作用。
(4)技术标准与市场交易制度的关系 技术标准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交易制度有很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标准规定和约束着市场的交易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律性和系统性约束着市场的交易制度;技术标准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博弈均衡;技术标准对企业内外的交易制度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技术标准化活动约束和规定着市场活动;技术标准作为市场经济的内生变量,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技术标准通过约束提高市场的效率。
(5)技术标准与市场交易成本的关系 交易制度的改变会影响交易成本,同时,市场经济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会要求改变交易制度。在当前交易制度已经确定并在短时间内不易改变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降低就被提到了更加明显的地位。技术标准对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能够通过弱化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来降低交易成本;技术标准能够从市场交易行为上降低交易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应该选择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标准的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消费者、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技术标准化中的作用。
思考题
1. 法律和法规有何区别?
2. 技术法规有何特点?
3. 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技术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