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管理案例教学质询回应

教育管理案例教学质询回应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出于各种理由,对在教育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质疑。下面让我们分别就对实施案例教学几种最为常见的质询进行简要的分析。[4]在笔者的案例教学实践中,课堂讨论中列恩所讲的这种冷场的确时有发生。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对传统理论讲授的弊端有十分清晰的认识,而且他们也常常表示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中一切都是老样子。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出于各种理由,对在教育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质疑。下面让我们分别就对实施案例教学几种最为常见的质询进行简要的分析。

1.学生通过交流不成熟的意见学不到任何东西

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观点。在他们眼里,与系统的理论讲授相比,案例教学绝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理由正像马克·埃德曼德森[3]所说的这样:“现在许多成功的教授是已经把他们的课堂‘分散’了的那些人。在他们的学生中新近强调团队项目和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他们最希望的是相互交谈。现在的一个课堂常常是一种‘氛围’,一个用于交流现存观点及学生们的观念的地方。学生们彼此倾听,有时互相交流他们的意见。但是,一般来说,他们做不到的是获得能给争端带来一线光明的新的词汇和新的视角。”在他们看来,参加教育管理课程学习的学生是希望从专家这里获得教育管理知识和专业特长,而不是来听和自己一样无知的人发言。然而,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可能忽略了这样两点:首先,如果我们在课堂中仍然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育管理处于快速变动的今天,教师能拍着胸脯保证你自己所讲授的原理和规则就是完全成熟并符合实际的吗?其次,虽然单个学生的思考存在着肤浅、片面化或不成熟的情况,但一旦通过交流而产生的集思广益,他们经过思维碰撞而达成的集体智慧,有谁敢轻视它的价值呢?又有谁敢说在这样的学习之后学生就肯定没有丝毫的收获呢?

2.案例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学效率低下

在教育管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将理论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从时间角度看,的确是最为便捷的。然而,在这里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花费时间越少,进入主题越快,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呢?现代教学认识论的观点是,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人,那种由教师代为思考、消化并将之硬性灌输进学生头脑的知识,并不能为学生深刻内化而成为生命的一种体验。不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多花了一点时间,但它却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了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强烈反对学生成为他人观念(哪怕是教师)的被动倾听者,通过相互讨论和争辩,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对于教育管理复杂原理的丰富体验。(www.xing528.com)

3.以讨论为基础、以学生的高度参与为特征的教育管理案例教学,对我们并不适合

持这种看法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是与喜欢坦率直言、竞争好斗、推崇个性的西方文化相适应的。而我们的文化却以强调一致、服从权威、倡导谦逊为特征。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可能成为我们实施案例教学的重大障碍。应该说这种观点非常深刻。卡伦·明格斯特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定的文化群体,比对其他群体有更大的相容性。小劳伦斯·列恩也指出:“在一些民族中极少有(甚至没有)参与公开的政治评论或对共同体权威进行评论的传统,来自于这些民族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也与此相似。一些学校期望学生消极、顺从、尽职尽责,受过这种教育熏陶的学生或许不愿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即使指导老师要求这样,他们也不情愿表达自己的观点。”[4]在笔者的案例教学实践中,课堂讨论中列恩所讲的这种冷场的确时有发生。但笔者并不认可案例教学不适合我们的说法。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的学生越是消极、顺从、不敢发表创见,就越需要通过案例探究的方式加以矫正。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绝大多数不成功的课堂讨论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耐心和引导不得法。

4.学生都希望老师多传授一些原理和规律,他们对听同学的发言毫无兴趣

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有这种观点的人肯定没有组织或参与过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在笔者主持的教育案例讨论中,那些准备充分、观点鲜明、思维深刻、富于创见的学生发言,往往赢得了比运用传统讲授方法的专家更多、更热烈的掌声。在每一期校长培训结业之际进行的学生座谈中,学生普遍认为同学对自己的启示在质与量这两方面都丝毫不亚于教师的讲授,并强烈建议要为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以达成智慧共享提供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