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有着诊断、激励、评价和调节的作用。其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包含的两个中心内容:对教师在课堂、课外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现阶段学习成果的学习评价。这两个评价还包括教师的自评和他人的评价,也包括知识类反馈和能力类反馈。
评价与反馈的部分缺失,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评估自学内容是否扎实有效。不可否认,当前对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的评价方法绝大部分在受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部分评价甚至直接把学生语文考试分数作为教师学案教学的成绩。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缺少科学的、整体的评价方法,显现出评价基准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的弊端,使其教学评价缺少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一)评价基准单一,缺少全面性
根据教学评价的基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当然这三种评价各有其利弊,但三者之中的绝对评价因为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在学案学习中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相对于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绝对评价更受大多数教师的青睐,而其他两种评价却受人忽视。但是,绝对评价并不能观察到学生对语文学案学习的整体过程,严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学生个体在学习学案过程中的差异性。所以,单一应用绝对性评价对学生学案学习进行评价,并不能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客观性
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学习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内部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但在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依旧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而不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相点评。这种评价主体单一,无互动性的评价使教学评价缺少客观性。虽然大部分教师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起到点拨作用,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因教师单方面评价具有主观性,有时也许会与学生的观点相左,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流于形式。
比如,宋老师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课,在赏析诗歌意境美这一环节的过程中,宋老师引导利用10分钟的时间将诗歌的前八句话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写在自己学案的空白处,然后朗读出自己的作品与学生分享和交流,最后同学之间进行点评与赏析。学生的作品风格有的优美婉转,有的清新雅致,有的质朴无华,在语言的应用上和诗歌的理解上各有独到的见解。但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宋老师课前预设的结果,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点评这一环节。课后,宋老师总结说:“因为一部分学生对评价文章工作具有惰性,在同学读的过程中并不会真正动脑评价,甚至不会认真去倾听。”这也是现在学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当教师请学生去评价其他同学的散文时,学生只会说一些“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辞藻华丽”等套话,应付学生之间的评价任务,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评价。(www.xing528.com)
长此以往,本应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教学生点评方法的课堂,并没有达到对学生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所以,学生之间低效的互评,并不会对学案的学习成果起到真实有力的诊断作用。
(三)评价方式单一,缺少科学性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反思和批判,量化评价是质性评价的充分条件。
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言文的翻译程度,诗歌的背诵情况对课文主题的把握程度,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应用等等;也存在不确定的一面,如学生自主学习学案的能力提高程度,学案成果展示过程中的学习进步程度,甚至是对学案探究问题所展现的发散思维等能力。所以,教师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结果确定性的一面可以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如学案教学中预设的检测题,得出确定的分数进行评价;对学习成果不确定性的一面可以主要采取质性评价,用描述性的话语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深受量化评价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过于看重学生成绩的提高程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案的量化评价处于无法动摇的地位,而质性评价却仅流于口头的提倡。在新课改以来,语文学案式导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随着高中语文学案式导学逐渐向纵向和深向发展,具体教学实践中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教学问题。任何一种教学改革之路都会经历不同的教学考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可回避的教学问题。因此,一线教师不应在教学改革面临困难的时刻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态度,更不应对语文学案式导学的实际困境感到手足无措。相反,教育者应勇于面对现状,对学案导学面临的问题做出冷静思考,积极在实践教学中做出有效的探索,完善语文学案式导学的教学模式,这才是使之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