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质样式匮乏解决方案:开启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优质样式匮乏解决方案:开启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学案导学,首先要注重研究语文学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这是开展学案式导学的大前提。然而,纵观现在流行的学案样式,少数在互相模仿,个别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事实上,学案中的习题仅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作用。

优质样式匮乏解决方案:开启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研究学案导学,首先要注重研究语文学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这是开展学案式导学的大前提。然而,纵观现在流行的学案样式,少数在互相模仿,个别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目前,学案的设计编写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案设计教案化

许多学案的设计受教案的影响很深,无形中就成为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出现这类问题有两大原因:第一,因为教师对学案的设计理论并不清晰,不明白科学设计学案的方法,已然认为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没有不同;第二,因为教师的工作惰性,仅因为教案与学案有相似之处,所以对教案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应用。但是,教案与学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案并不能充当学案。教案是教学中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参考后编写的授课方案,它着眼于教师讲的内容和讲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学案是用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它着眼于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所以,教案和学案既有交叉之点,又有不同之处。

教案翻版后的学案仍保留教师教案上教的活动,比如导入新课、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过渡等等,这些信息与学生的学习并无关系。将这样的学案发给学生不仅干扰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连贯、完整和结构化。

(二)学案预设习题化

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和表面,也是个别一线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是因为许多语文教师误解了学案编写中“知识问题化”的要求,把“问题预设”与“布置习题”同等看待,将学案由多个浅显、表面的问题组成。试想,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学案就可能异化为试卷习题的堆砌,丧失了学案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同时,也会导致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做题、教师对答案的过程,甚至导致学生对照教材和教辅材料抄答案的现象。这类浅表化的问题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问题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答案。第二,问题缺乏开放性,结论唯一,无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第三,问题设计零碎,就像传统课堂上的“满堂问”的翻版等等。这样习题化的学案忽视了问题的生成性,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仔细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预设学案上的问题。

事实上,学案中的习题仅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主体部分,主要在“巩固训练”版块出现。学案中的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具有一定的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给定的信息与目标之间设置一些障碍,等待学生加以克服,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案编写面面化

“面面化”是说,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上将教学的所有环节完全展示在学生的学案上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学案提前看到了教师课上的所有教学过程,出现这类问题是因为经验不足的教师对学案的编写水平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教师生怕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错过每一个教学环节,影响学生的自学效果。

试想,学生拿到这样面面俱到的教案,一些本可以激起学生兴趣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一一呈现在教师提前发的学案上,使学生对教师的所有教学环节和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有了心理准备,使原本可以有千百种可能和无数个未知因素的语文课暗淡无光,失去了学生对一节语文课的畅想,久而久之,语文课也就在这样学案的教学中变得了无生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