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文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是否都在听,是否都能听懂,教师在课堂并不能一一掌握。实施课堂导学教学模式是把课堂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或者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中学习,直至课后检测,每一步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即便是有疑问,也是在学生质疑后由师生共同解决,争取做到学生的疑问经过教师的点拨后由学生自己解决。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独立学习语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第一,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第二,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第三,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第四,促进保持和迁移;第五,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该过程涉及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意志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方面的思想品质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以概括能力为基本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分析、学会概括。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与讨论,使学生对知识不但知其然,也同样知其所以然,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广阔性。此外,将较大部分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语文教学就不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对文本的感受与解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话是多重的,既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有教师与文本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本人和教材的。不断对话、多方对话的结果就是不断碰撞出共鸣的火花和情感的深化,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困惑得到解决,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和独立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兴趣,甚至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在一堂课上,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表达的机会,或是解决问题或是评价结果,课堂上呈现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的生动局面,这是传统语文课堂不常见的一种局面。(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