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中介,也是教学过程的指导和提示,更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参照模板。笔者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尽管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有力指导。基于此,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力图在对话理念下建构这一对话教学模式,使对话精神物化为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之物。
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但在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上一直以来尚未达成共识。在指导思想上,我国的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培养能力的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重视能力的教学模式却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教育界又把“基础”作为教学的重点,强调“加强基础”,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智能,此后,又在“基础”的基础上加上了发展智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培养非智力因素”首次被教育界重视,但此时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只是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手段,教育者希望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把其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好地为发展智力服务。直到21世纪初,我国开展了一场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树立了“培养全人”的教学目标。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我们要培养‘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此次改革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入手,制定了各科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中引入了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www.xing528.com)
对话作为改革当今语文教学的途径被写进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对话理论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关注对话,因为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此外,对话能营造语文课的“狂欢节”,使学生乐于在对话中丰富自己,使自己的语文世界和人文世界同时得到提升、拓展等特点,而这正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所忽视的。自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人们虽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语文教学对话,但更多的是从理论本身加以探讨,纵观各种有关语文教学的著作、期刊,能见到的基于对话理论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较少。虽然在优秀教师的教学中,也能找到体现对话精神的语文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基本上依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建构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既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又是广大语文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高举平等对话的大旗,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前瞻社会发展的需要,必将推动语文教学的全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