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助直观图画:打造形象化教学

借助直观图画:打造形象化教学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直观再现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形成准确而鲜明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奠定基础。(一)借助直观再现情境1.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情急之中,笔者拿起粉笔盒,用备课纸对着它分别做了裹、盖、遮三个动作。

借助直观图画:打造形象化教学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切尔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取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可见,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并发起学习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投入教学活动。借助直观再现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形成准确而鲜明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一)借助直观再现情境

1.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画面再现出来,就变得形象直观。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图片或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使其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高中语文课本,编者为增强直观教学因素,各册都编选有一定数量的插图。这些经编者精心选编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及观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插图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在教读课文时恰如其分地利用。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等课文,教材都配有相应的人物插图,学生结合插图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神奇的极光》一文,教材配有一幅极光插图,使得原本陌生的事物(极光),学生结合插图就知道了极光是怎样的。《胡同文化》一文,教材配有一幅北京四合院的插图,学生结合插图就能很好地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这些课文中的插图创造了情境,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除了课文中的插图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到课外找相应的图画来创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找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然后展示跟这几段内容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体味到作者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之情,用画面来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很受学生的欢迎。《长江三峡》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可通过对《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片的演示,将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简笔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简笔画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信息沟通作用,它能省去诸多的语言讲解,可以明显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寥寥数笔就能表现出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绘制简笔画,在课堂上画或提前准备好,简笔画可以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情绪和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使学习能在某种感情的驱使下顺利进行。

(二)借助实物及模型等教具再现情境

据国外研究资料证明,用语言介绍一种物品,人的识别时间为2.8秒;如果是展示实物,识别时间为0.4秒。由此可以看出,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语文课堂引进实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学习荔枝的结构,可事先准备新鲜荔枝,依据课文及教学需要,在课堂内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壳以及内部结构及特点,鲜荔枝的生态知识就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得到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较为形象地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合理利用身边教具直观演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既简便又收效显著。在《雨中登泰山》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此句中“裹”字用得极妙,课后练习有一题要求学生通过与“盖”“遮”两字的比较,来体会其精当之处。答题时,学生的讨论虽很认真,却总是不能切中要害。情急之中,笔者拿起粉笔盒,用备课纸对着它分别做了裹、盖、遮三个动作。学生恍然大悟,互为补充地回答出:“裹”字是立体式地写全景,使烟雨迷蒙中的泰山更显高大、神秘。举手之劳,却使学生茅塞顿开。其实像粉笔盒之类的教具随处皆是,随手可取,教师若能合理利用,能有效地辅助教学。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或场合中运动。这就决定了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依据头脑中的场面或境地来写人、状物、叙事、绘景、抒情表意。也就是说,文中的文字是由作者心中的画面转换而来。学习时,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的情境还原(再现)成在作者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在图画面前,学生可以从线条、色彩、明暗等多方面迅速立体地感知画面的景象、事物,更清楚、更真切地获得美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运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时,教师须注意加以指点、启发,最好能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由于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使学生跨越地域、穿越时空,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达到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

比如,《故乡榕树》一文中有描述“榕树下石桥夜眠”一段。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段时,有一位教师选取舒伯特的《摇篮曲》和闽东农村月夜风光片段,并伴以余光中的《乡愁诗朗诵,创设出一种轻盈、静谧的情境,营造出一种似梦似仙的氛围。学生不但心领神会,而且当教师让他们谈其妙处时,许多学生出乎预料地回忆起了儿时在乡村度过的愉快的夏夜,眷念之情溢于言表。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学生异口同声答: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念之情。教师又展出一幅由榕树、清溪、石桥、露宿的人和鼓鼓的枕头组合而成的图画,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将画面上的物像逐个搬走,让学生谈感受。学生立即领悟到,这些景物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没有了那种意境。在这种情境的配合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文章的章法及情感都有了深层的领悟。

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杜甫登高》一文时,运用课件先展示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配放萨克斯演奏的《伤感》,接着将以下这些话打上字幕:(www.xing528.com)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当时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导入时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进行讲述,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课堂中的气氛立即凝重起来。接着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有的学生竟流下眼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入境动情的语言,如泣如诉,把学生感情的波涛推向了高潮,产生强烈的共鸣。

借助直观再现情境可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在富于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语文学科内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音乐美,在发展思维、活跃想象、激发潜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如能借助直观再现情境,必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

(四)借助直观再现情境的要素

创设直观情境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画面、实物等再现课文的情境,使文中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画面的形状、色彩、明暗去感知课文的内涵,从而进入文中情境。教师在实施这个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1.目的

借助直观再现情境的教学策略在实施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创设直观情境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但不该用的不要滥用;在时间长短上,必须有所控制;要切实认识到借助直观再现情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2.深刻

在教学中,直观的实例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但实例的应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得出应有的结论,推测准确的结果。另外,也可先从某些结果出发,学习有关知识,再以直观形式加以验证。总之,通过提问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事件的本质特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语文课中借助直观再现情境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外在形象,透视人物、事件本质。

3.选择

展示实物的时间要选择好,要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烈的情况下展出,即要做好情感渲染工作。展示的实物要慎重选择,实物为大家少见、难见或有特殊意义的实物为佳,不可物物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