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模式的建立背后都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亦是如此。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习者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在他看来,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把学习者放在主体地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把学习者的自我需求看作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他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具有发展自己潜能的能力,并最终能够实现自我,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师生关系方面,罗杰斯将教师定位为促进者的角色,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控制者,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支配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课堂上能够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教师的标准和主观臆断来“绑架”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探讨想法,教师只是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评价,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发掘潜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学习定义为个体自我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为,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就是对经验的把握,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不断习得的经验和信息运用到现在的新知识的学习中,而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自己主动构建知识,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他看来,教师的职责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学生的帮助者和协作者。教学不只是教师给学生简单的移动和传输,不是只会给学生制订标准答案,而是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能够认真倾听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通过情景、协作、会话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自我反思的好习惯,逐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负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养成对知识的自我的有意义构建的良好习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设疑自探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疑问生成,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构建知识,形成自己的自学提纲。在解疑合探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在会话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在扩展运用环节,让学生自己编拟习题,使得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创新,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总的来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深刻地汲取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养分。
(三)其他教育心理学理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和谐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形成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和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强调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应积极探索出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挖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遵循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逐渐体会到做课堂主人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疑三探教通过各个环节的实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从而掌握课堂知识,紧紧扣住新课程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