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理念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走势,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新课程标准,笔者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语文课标实验稿》)为例,阐述新课程标准中渗透的理念。《语文课标实验稿》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时刻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发展成为适合时代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契机,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和目标。翻转课堂并不违背《语文课标实验稿》,它的实施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新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作为新兴事物势必会遇到阻碍,但是它发展的前景定会光明。
(二)信息素养教育
在教育界,信息素养被逐步纳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不断扩展,教育的对象从原来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向中小学生和在职人员扩展。教育本是一脉相承的,连续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当“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主题的时候,基础教育的相关研究者也开始关注“信息素养”一词及信息素养教育。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正是处于深化研究的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兴起对深化素质教育有着推动作用。
在我国,最早对信息素养做出阐释的是王吉庆,他在《信息素养论》中对信息素养做出了概念上的界定: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人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从水平维度看,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从垂直维度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要充分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化手段正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常规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之一。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可以独立学习的人,信息(特别是电子形式的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人们独立学习能力要求很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下学生通过微视频(电子形式的信息)进行独立学习正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www.xing528.com)
(三)微学习理念
微学习(又称微型学习)的概念是由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他给出了微学习的概念界定:微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内容和微媒体的新型学习。微学习活动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微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介和微环境。顾名思义,微学习者和微内容分别是进行微学习的活动主体和学习对象。微学习者不局限于在校学生,而是全民皆可,微内容也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而是生活全部,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微媒介则是微学习的活动载体,微媒体则是指在信息技术主导的虚拟环境下,日益呈现简单化、便利化、微小化、移动化的新型媒体,如电子词典、ipad、手机、平板电脑等。微环境则是微学习活动的外部支撑,微环境不仅包含支撑微媒介传输数据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更为强调的是微学习者之间、微学习者与辅导者、微学习与微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学习形态的变革为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足够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推动力。
此后,微学习的研究及实践迅速发展,逐渐扩展到学校教育领域。作为学习形态的一种,微学习除突出学习内容的微小化和片段化之外,还强调学习者的全民化、终身化,学习时空的泛在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以及学习环境的生态化。微学习不仅是一种新型学习形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互为促进性的理论。翻转课堂是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了的时间的教学模式,正如陈玉琨所说:“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在碎片时间的学习中,掌握微学习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媒介——微视频就是一种典型的微学习的实现方式。微视频可以说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微课程由一系列微视频按照专题组成。微课程是微学习的呈现形式之一,微学习可以依托微课程的形式展开。微学习概念的提出及历时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的理论体系,对于同样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特殊的指导性作用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