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资源分析
《走近开源硬件之遇见呼吸灯》是我校校本课程《Arduino创意机器人》的第四课。课程通过有趣的交互设计作品的展示和带学生动手操作,体会Arduino 世界的神奇和有趣。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选择结构、各类运算符,能够用按钮控制LED 的多种情况。这一节课主要是学习控制LED 的亮度,制作呼吸灯,在编写程序上,增加了FOR 循环结构、模拟变量、模拟口的输出;在知识内容上,增加了PWM 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机器人的兴趣。使学生通过真正的动手,体验Arduino 机器人的硬件搭建和程序设计过程的过程,感受通过程序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的魅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对于学习开源硬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在数学上已经对程序框图有一定的认知,可以看懂流程图的工作流程,但对于转换为程序语言基础较少。前面几节课已经对程序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循环结构,仅限于程序框图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传感器控制执行器的操作,学会了数字信号的输出,对于模拟信号的输出有着浓厚兴趣,迫切希望进一步的学习和动手操作,感受Arduino 通过程序与现实世界更高级的交互。
三、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体验一个智能硬件项目“呼吸灯”,从观察现象联系生活到剖析原理,再到深入体验编程搭建等动手制作过程,完整的经历了一次小型智能硬件的核心设计制作过程。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通过小组协作,进一步体验智能硬件项目从分析到制作的过程,感受“互动”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物化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制作呼吸灯,理解PWM,掌握FOR 循环、模拟口的输出以及模拟变量。
2.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并制作本组的呼吸灯创意作品,进一步体会智能硬件作品由设计到创作完成的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验自然语言描述到程序编写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激发对编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和计算思维。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灯的实现。
教学难点:FOR 循环、PWM。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通过自制微视频,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选择结构的使用,if else 语句的语法组成和传感器(开关)控制执行器(LED)的实际操作。
回忆:如何通过函数实现LED 的亮与灭
亮:__________( pin, );高电压
灭:__________ ( pin, );低电压
(二)新课导入
通过动画展示,对比之前学习过的LED 灯和三个图片上灯的区别,并结合实物自制教具展示,引入呼吸灯的概念。
呼吸灯:发出的灯光在微电脑控制之下完成亮暗的逐渐变化,感觉像是在呼吸的灯,称为呼吸灯。
图1
图2
(三)讲授新课
回顾如何实现LED 的亮与灭。
设置疑问:如何实现LED 的渐亮和渐暗的过程?(可对比学生物理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本问题学生的回答引出电压的改变,问题转移至针脚。
再次设问:我们前面的知识知道数字针脚可以输出0 和1 的信号,模拟针脚只能输入,那如何实现针脚上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呢?
通过问题的设置,矛盾的引入,给学生带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任务板块一:
●知识点1:PWM(脉冲宽度调制)
简单来讲,PWM 通过在数字引脚快速切换高低电压的方式,间接地把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即0~255 的模拟数值。
我们可以用来模拟0V 到5V 之间的电压。
◆活动:观察101 开发板,提问,数字针脚的文字标记,有何不同?
——引入PWM 针脚(~),101 开发板的3,5,6,9 针脚
●知识点2:输出方式
函数:analogWrite(pin,value)
此函数可以给PWM 引脚发送0 到255 之间的模拟量,同时只能用于PWM 引脚上。(www.xing528.com)
◆探究任务1:
初步实现控制LED 亮度,学会使用analogWrite( )函数
探究反思1:实现LED 的渐亮和渐暗如何操作?
2.任务板块二:
学生:请小组展示刚才自己小组的实现成果,并解答探究反思1 的问题。
教师:总结前面探究任务和小组实现情况。
设置疑问:我们可以通过analogWrite()函数输出不同的数值来改变灯光的亮度,假设我需要输出100 种不同的亮度,应该如何实现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引入新知:循环结构
请同学回顾数学课上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工作流程。
引出for 循环。
●知识点4:FOR 循环
思考——提升:观察变量i,你想到了什么?
思考——提升:实现呼吸灯,循环体怎么写?
◆探究任务2:
任务描述:
使用for 循环实现呼吸灯功能,实现渐亮、渐暗的效果。
探究反思2:如何使LED 变亮、变暗的时间短一点呢?
3.分享交流:
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呼吸灯创意效果,并讲述设计过程和制作过程,展示程序设计,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他小组和教师分别进行点评总结。
4.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在学习过程和小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并引出下节课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控制了LED 的亮度,理解了PWM,掌握了循环结构、模拟变量以及模拟口的输出,并能够动手制作呼吸灯,了解了循环结构。
之后,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功能。
5.课后拓展:
如何实现通过数字传感器(开关)实现呼吸灯的控制?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对于Arduino 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进行Arduino101 套件的使用和硬件搭建,对于程序设计的三种程序结构,已经有了较为基本的掌握,在后面的学习和项目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来巩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授课中注意改正。
1.对于小组的分享交流以及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可以多注意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质疑,多发挥学生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和小组参与进来。
2.教师的语言组织需要进一步的精炼,有些口语化的表达需要改进。
3.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有些学习过的基础内容,多让学生和小组来回答和讲解,老师进行简要的评价和总结提升。
4.需要进一步合理把控项目操作的时间,合理分配课堂各个任务所需的时间。
十、教学评价
1.本课题为开源硬件主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融合,可以为后面通用技术课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思路;契合时下流行的创客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呼吸灯的制作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过程中设计几个认知冲突比较好,通过前面知识的复习,引入新的课题,发现新的内容,再次与前面内容对比,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课堂时间需要进一步把控,后面任务花的时间较多,影响了最后的分享交流过程。
4.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展示的不够,应该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作品展示和程序设计交流的过程,发挥小组的作用。
5.应该更加注意授课过程的层次,多给学生设计些台阶,感受到层次感。
6.课堂容量较大,建议分课时进行授课,应该考虑不同学情的接受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