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资源分析
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实验法、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项目设计、通用技术课程三者的相关知识都可在本单元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本单元内容生动有趣,既能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又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创作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路组合知识和动手能力,并且开始有了实验研究意识的萌芽。但是他们大多缺少动手实践的经验,对电机元件等组件的了解也不多。此时我们就需要为学生们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实践来体验实验研究的乐趣和魅力并形成能力。
三、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单元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研究和项目设计)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整合。学生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初步形成对电动小车的印象,并通过自我探索了解一些基本电器元件的认识和应用,初步设计并制作小车;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对小车进行改造;再进行比赛验证,并请第一名分享成功经验与感受,进行同学之间的互学互进。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认识电器元件,并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辆电动小车;
2.通过进行对比实验,探索小车直线行驶速度影响因素,并验证和改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实验设计、实验实践、实验分析、实验改进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实验意识萌芽,通过这次活动,初步形成实验研究的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如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如何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学会合作;
2.通过实验的实践,体验实验设计的严谨与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小车的设计、制作、改进
教学难点:小车改进方案的实验思维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3 个课时。第1 课时:《制作小车的设计方案》;第2 课时:《小车直线行驶速度影响因素验证方案设计》;第3 课时:《小车竞速》。可以分开排课,也可两节课连排,将学生课后设计小车制作方案的课时也加入,成为2 课时连排的两次课。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制作小车的设计方案》
(一)引入
提问:(先拿出一个无动力的自制小车)提问学生们怎样才能让小车在平面上动起来?
目的: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提出各种为小车提供动力的可能性。
(二)分析
从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引导,选取螺旋桨的推动作为小车的动力。然后提供以下几张图片,触发学生的创意。
(初步引发学生展开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车在平面上直线行驶的速度?)
(三)小车制作及展示
1.由小组经过讨论,商定制作所需材料并简单绘制设计图;
2.到教师处领取所需材料,对材料使用方式进行探索;
3.组装、制作、调试;(www.xing528.com)
4.展示(需要各小组让小车进行直线行驶,并进行行驶速度的竞赛)。
第2 课时 《小车直线行驶速度影响因素验证方案设计》
(四)小车直线行驶速度影响因素验证方案设计
1.由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影响因素的假设。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设计验证实验的方案(包括实验小车制作方案和实验程序);
2.方案展示;
3.方案修改、完善。
备注:影响因素可以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螺旋桨的数量、螺旋桨的安装高度、轮距和轮安装的方式、车体的形式(实体或框架)等。
(五)制作小车,进行验证
1.根据设计领取材料,制作实验小车,对照组小车即第一节课的各组作品;
2.反复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3.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影响因素总结
延伸设计(各小组根据本节课的研究成果再次综合修改小车的制作方案)
▲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进行竞速,竞赛主要比拼三个方面:限时制作、行驶速度、是否直线运动。
第3 课时 《小车竞速》
(七)宣布比赛标准
▲按照之前设计的竞速小车设计方案,限时15 分钟制作小车;
▲比赛进行三轮,每轮进行后给各小组3 分钟的调整时间,然后进行下一轮;
▲比赛第一名计10 分,第二名计9 分,以下依次类推,三轮总成绩定输赢。
(八)限时制作
▲领取制作材料,商定分工;限时15分钟,制作参赛小车,并完成调试。
(九)比赛
▲准备一个10 米的赛道,进行比赛,共三轮。每轮进行后,给各小组3 分钟的调整时间,然后进行下一轮。
(十)颁奖
▲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发奖。
(十一)第一名发表成功经验的介绍
九、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初设计、组装、竞速的热闹和兴奋,到冷静下来去思考小车速度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到学生之间的交流、反思、互相促进,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实现得很好,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由于有任务、有竞争,所有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很投入、很积极,思维碰撞、灵感四射。遗憾的地方主要是学生组装的时候、讨论的时候,课堂秩序的维持比较难。这在接近50 人的班额的现状下,的确很难控制。也因此,使得教学环节的用时上有点拖拉,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想,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两节连排,将学生活动的时间设计得更宽松一些,可能会更适应这类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真实需要。新的课程还需要千锤百炼,去磨合,找到解决的上佳途径。
十、教学评价
教师利用各种电动小车的对比引入新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观察法,引导学生针对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进行课题研究。并指导学生亲自设计制作小车,并进行比赛,验证影响因素。
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明白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学生自我探索出每一种影响因素,也是为了后面的改进设计方案作铺垫。学生的思维从零散的状态,经过碰撞、交织,再逐步清晰,建立因素分析和设计优化的概念。
把零件组装成能运动的小车,这个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竞速时,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交流,然后针对影响因素做出自己的解释。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