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制作的采杞机设计与制作

高效制作的采杞机设计与制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观看视频《采杞记》中的第一代“采杞机”的研发、田间试验,不播放视频中对试验的分析部分。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级内交流,确定“采杞机”的科学原理。图11制作“采杞机”模型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并操作演示。

高效制作的采杞机设计与制作

一、教学资源分析

这是一节科技类项目设计案例课。科技类项目设计是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实施类型。在学生独立进行选题、进行科技类项目设计研究之前,安排本课,作为一个案例。本课涉及的教学资源有央视CCTV-10《我爱发明》20120811《采杞记》视频,学生做模型所需器材,包括木工锯、曲线锯、凿子、电烙铁等工具,学生电源、小型直流电动机(12V,120r/min)、滑动变阻器等实验仪器,以及塑料管、木板、方木条、导线、铁丝焊锡松香等耗材,项目还涉及榫卯结构、焊接等工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数缺少动手经验,上述加工工具多是学生未曾见过的。这些工具的使用、工艺流程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不小的困难,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在进行本项目时,指导老师的数量要相对多一些。笔者进行该项目时,48 位学生,配备6 名指导教师。该发明项目涉及的物理原理对学生来说难度适中。本项目的总体难度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体验一个发明项目“采杞机”从发现问题到模型设计制作修改完善全过程,借以了解发明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掌握各种加工工具的使用,熟悉相关工艺流程,为学生独立进行选题、实施科技类项目设计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在该项目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体会农民疾苦的责任担当意识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体验科技类项目“采杞机”的发明过程,了解一个科技类项目需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构图、制作模型、试验改进等过程。学会使用木工锯、曲线锯、凿子等工具。

2.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快慢调节的物理原理。通过焊接导线,练习使用电烙铁进行焊接、学会往鳄鱼夹上套胶皮套等工艺。改造电动机的外部结构,实现变转动为平动的物理运动要求。

3.通过体验“采杞机”项目,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感受科技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力量。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体验完成一次认识自然的实践项目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明项目的实施过程。

难点:各种工具的使用。

六、课时安排

3 课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1 农民采摘枸杞

学生观看视频央视CCTV-10 套《我爱发明》20120811《采杞记》的前4 分40 秒,展现农民采摘枸杞工作的劳累、人工需求和采摘技术要领。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发明采摘枸杞机械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技术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发现问题,提出设计方案,并不断修改。

(1)发现问题,独立设计解决方案

学生观看上述视频后,让学生谈谈农民采枸杞时遇到的困难,谈谈如何减轻农民的劳动、减少枸杞由于不及时采摘造成烂在地里的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本组的“采枸杞机”模型的草图。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设计方案(用实物投影),教师引导同学们对展示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参考“工作原理的可行性”“草图勾画的表达力”两方面进行。

(2)与发明人交流,不断修改设计方案。

学生观看视频《采杞记》中的第一代“采杞机”的研发、田间试验,不播放视频中对试验的分析部分。让学生针对田间试验进行讨论分析:第一代“采杞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工作效果令人满意吗?有何缺点?如何改进?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内交流。

图2 第一代采杞机

学生观看视频《采杞记》中的第二代“采杞机”的研发、田间试验,不播放视频中对试验的分析部分。让学生针对田间试验进行讨论分析:第二代“采杞机”的工作效果令人满意吗?有何缺点?如何改进?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内交流。

图3 第二代采杞机

图4 第三代采杞机(www.xing528.com)

学生观看视频《采杞记》中的第三代“采杞机”的研发、田间试验,不播放视频中对试验的分析部分。让学生针对田间试验进行讨论分析:第三代“采杞机”的工作效果令人满意吗?有何缺点?如何改进?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内交流。

图5 第四代采杞机

学生观看视频《采杞记》中的第四代“采杞机”的研发、田间试验。说说四代采杞机设计思路的变化趋势。

2.探索“采杞机”的功能实现物理原理。

教师给出器材图片,学生探究如何利用所给器材实现第四代“采杞机”的功能。

器材:学生电源、小型直流电动机(12V,120r/min)、滑动变阻器、塑料管、木板、方木条、导线、铁丝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级内交流,确定“采杞机”的科学原理。

3.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制作第四代“采杞机”模型。

(1)练习使用木工锯、曲线锯,学会切割木头。

图6 木工锯的使用视频

图7 曲线锯的使用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使用木工锯和曲线锯,完成第四代“采杞机”模型底座的画线、切割工作。

(2)练习使用凿子、木工锯,学会制作榫卯结构。

图8 凿子的使用

图9 榫卯工艺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使用凿子,复习木工锯的使用,制作第四代“采杞机”模型底座的榫卯结构。

(3)练习使用电烙铁,学会焊接导线。

图10 学生焊接导线

学生观看视频,练习焊接制作第四代“采杞机”所用导线。

(4)练习使用手锯,学习切割塑料管,制作第四代“采杞机”模型的部分构件,并完成第四代“采杞机”模型的组装与展示。

图11 制作“采杞机”模型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并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评价框架:从功能实现、做工工艺两方面谈一下。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下,一个“发明项目”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该过程中每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工具使用和工艺方面有何收获?还有哪些收获?

九、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来自“农民采摘枸杞”这一真实情境。在这次项目学习中,学生体会到综合课程的意蕴,即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这些学科涉及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等,是一次STEM 教学的尝试。木工锯、曲线锯、电烙铁的使用,榫卯结构、焊接技术等工艺的实践,令学生感到新鲜,他们兴趣十分高涨,参与度很高,深入体会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奥妙,沉浸在创造的快乐当中。在施教过程中,教师也会被这种快乐深深感染。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都得到切实地提高。不过,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时,安全问题仍值得我们充分注意。

十、教学评价

这次课是一次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白了一个发明创造是如何进行的;二是引入丰富的加工工具和多项工艺,为下一步学生独立进行科技类项目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嵌入式安排使得工具使用、工艺等教学内容自然流畅,浑然一体;三是让学生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该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认识自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式,体现了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四是选择的项目来自农民的劳作,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一种改善农民生产状态的社会责任感。五是把《我爱发明》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

从上课状态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参与度很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安全问题不像自己事先想象得那么严重,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实际上很能干,给他一个舞台,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惊喜。我们日常对学生的保护实际上是有些过度了,这是一节好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