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生活伦理与武侠情感

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生活伦理与武侠情感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实,影片表现的人物情感,依然不外乎情感与伦理之间的纠葛。所以,从影片风格上看,《卧虎藏龙》是以往影片的武侠版。《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与其说是作为武侠英雄形象,不如说是置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中的人物,情感随着生活而变化与丰富,不是英雄与儿女情圣的简单组合。《卧虎藏龙》无意将李慕白、俞秀莲两人,推向英雄的高度,而是拉回日常的伦理角色中,寄以普通的人伦常情,反倒更贴近生活。

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生活伦理与武侠情感

卧虎藏龙》是李安执导的一部具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与一般的武侠电影不同,《卧虎藏龙》着重于“文戏”,而不是“武戏”,影片不像一般武侠电影那样,以英雄人物的刻画为主,而是着眼于英雄人物的日常情感,剧情内容上以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特别是主角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各自不同的情感呈现,掺杂了江湖道义,显得复杂与委婉,成为影片的感人所在。究其实,影片表现的人物情感,依然不外乎情感与伦理之间的纠葛。所以,从影片风格上看,《卧虎藏龙》是以往影片的武侠版。

影片聚焦于两组人物的感情与伦理纠葛:李慕白与俞秀莲、玉娇龙与罗小虎。两组人物的情感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对各自面临的伦理阈限,均有情感上的突破。影片以两组人物的对比,表现了人物身上的情感力量,显在的或潜藏的。

剧中的李慕白与俞秀莲,身为武侠中的前辈,彼此相爱,却囿于伦理的束缚(俞秀莲的前夫是李慕白的义兄),两人的感情一直隐藏在各自的内心,直到最后李慕白死前方才向俞秀莲坦白爱情。限于伦理,两人尽管从未公开坦言感情,可是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却表露无遗,众所周知。影片即着重表现了两人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感情。

李慕白是位大侠,原本闭关修炼,可是武功修炼到即将得道的程度,却无法继续下去,其原因是无法忘却现实中的情与事,始终得不到练家讲的那种“得道”的喜悦,在现实中的生活感情与得道之间,李慕白还是选择了前者。李慕白的感情痛苦,在与俞秀莲的对白中,呈现得明白不过:

李慕白:“我破了戒,提早出关。”

俞秀莲:“为什么?道人说这次的闭关对你非常重要。”

李慕白:“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我似乎触到了师父从未指点过的境界。”

俞秀莲:“你得道了。”

李慕白:“我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极限。我出了定,没办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再想想。”

俞秀莲:“什么事?”(www.xing528.com)

李慕白:“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

对白中,可以看出李慕白之所以放下闭关修炼,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能或者说不甘心忘却心中未了的尘事。尽管对白中未言明李慕白心里放不下的尘事是什么,已经为下文做好的了铺垫。

接下来的情节,逐一告诉观众,李慕白放不下的心事究竟有哪些。先是李慕白自己道出退出江湖之后,先去给恩师扫墓,恩师早年被碧眼狐狸所暗算,可二十多年了这仇一直未报,李慕白在礼义上一直心怀内疚。继而,剧中借贝勒爷之口,道出了另一件与李慕白关系密切的事,便是李慕白与俞秀莲之间的感情。两人之间感情一直很深,只是两人小心翼翼,总是不敢向对方承认这段感情,故而两人之间的爱情,迟迟未能得以解决。至此,李慕白、俞秀莲两个主角人物的形象,已然明了。两人均是理性含蓄的性格,行为处事上首先以礼义、伦理为先,两人的感情一直未能明言,即考虑到李慕白与俞秀莲的前夫是结义兄弟,按剧中的古代礼义,两人的感情自不便坦明。

可是,不管李慕白、俞秀莲两人如何压抑感情,生活中的感情总是非空洞的伦理观念所能按捺得了。生活中的两人,时时流露出深情的时刻,所以即将得道的李慕白,却耐不住情感上的寂灭和悲哀,只好出关。出关后的李慕白,原本想退出江湖,交出青冥剑,可是生活的法则再次违背了他的意愿,青冥剑被任性骄纵的玉娇龙所盗,在追回青冥剑的过程中,意外遇到多年找寻未得的、杀害师父的仇人碧眼狐狸,李慕白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为师报仇的感情,决定重出江湖,追杀碧眼狐狸为师父报仇。同时,李慕白又发现盗取青冥剑的,正是碧眼狐狸的得意门徒玉娇龙,可玉娇龙良性未泯,且具有练功天赋,正是李慕白想找的继承其武功绝学玄牝剑法的理想传人,遂生收玉娇龙为徒之意。从最初的闭关修炼,到后来的出关、退出江湖,到再涉江湖恩怨、收徒,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转变,显现出李慕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这使得银幕上的李慕白,远比一般武侠电影中的英雄,来得复杂。一般武侠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或侠义或儿女情长,或兼而有之。《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与其说是作为武侠英雄形象,不如说是置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中的人物,情感随着生活而变化与丰富,不是英雄与儿女情圣的简单组合。如此一来,李慕白形象,更贴近生活中的人物。如此设计人物形象,正体现出李安对于武侠电影的生活伦理叙事。

和李慕白一样,俞秀莲同样很理性,克制自己的情感。不仅对李慕白的感情,很含蓄,而且体现在对玉娇龙的关系和态度上。两人在贝勒府上偶然结识,以姐妹相称。两人对峙,缘于青冥剑的被窃,事发后俞秀莲追捕窃贼,打斗中俞秀莲发现窃者正是生性骄纵的玉娇龙。在对玉娇龙的态度上,俞秀莲表现出格外理智的一面,俞秀莲首先考虑的是玉府和玉娇龙的声誉问题,为此俞秀莲决定私下追回青冥剑。可是导演似乎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考验俞秀莲的伦理限度,一直忍耐的俞秀莲,总有感情大发的时候。表现在玉娇龙离家出走,大闹江湖之后,不听俞秀莲的好意规劝,两人闹翻,激怒的俞秀莲,在与玉娇龙的打斗中,情绪失控,几乎大下杀手,这是俞秀莲在影片中的一次明显的感情失控。影片中,俞秀莲的另一次感情爆发,是在李慕白中毒,在生命垂危的一刻,李慕白向俞秀莲坦言多年来一直隐藏的爱情,此时的俞秀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大哭一场。至此,两人欲言未言的感情,终于水落石出,可惜是以悲剧的形式收场。《卧虎藏龙》无意将李慕白、俞秀莲两人,推向英雄的高度,而是拉回日常的伦理角色中,寄以普通的人伦常情,反倒更贴近生活。是为李安电影的生活伦理所在。

与李慕白、俞秀莲相反,影片中的玉娇龙与罗小虎是感情放纵的角色。特别是玉娇龙,身为九门提督之女,自小任性骄纵,不甘心受礼义约束,幻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性自由惯了的她,决不受任何人的管束,包括父母、朋友、爱人。父母给她定下媒妁之约,结婚当日,却意外逃跑,离开家庭。原来玉娇龙早在一次随父迁任的途中,意外结识勇武强悍的汉子罗小虎,一场撕斗下来,互相爱上对方,私定爱情。可是,自由惯了的玉娇龙虽爱罗小虎,却决不甘心生活在罗小虎的爱情天地里,而是向往更自由、更广阔的江湖世界。于是,玉娇龙偷偷盗取青冥宝剑,私闯江湖,而且不听俞秀莲、李慕白的啰唆说教,叛逆的她反而更加任性而为,直到闹翻江湖,反为自己的任性所害,有家却不可归,狼狈不堪。即便如此,玉娇龙也决不听从俞秀莲、李慕白的说教与规劝。然而,江湖的险恶,终于让玉娇龙尝到了现实的残酷,唯一的亲人兼师傅碧眼狐狸竟然有意报复玉娇龙,毒害玉娇龙,幸被李慕白舍身所救。碧眼狐狸的暗算,以及李慕白之死,让玉娇龙在一瞬间仿佛明白了生活中的江湖伦理。可是,感情放纵的玉娇龙,生来即不是生活在伦理现实中的人物。影片中的玉娇龙,最后找到曾经的爱人罗小虎,一夜缱绻之后,飘然坠崖。如此的剧情安排,其实是表现任性而为、不受任何伦理约束的玉娇龙,是不属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只好去寻找罗小虎曾经讲述过、并感动她的那个“心诚则灵”的美丽传说。影片中的玉娇龙,其实是极端注重自我感情的理想人物,这样的人物并不合生活现实,其美丽的坠崖结局,则意味着角色极端任性、同时也是真诚地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感性之象征。

影片中的两组主要角色,分别代表了生活中的两类人物,对待自己的感情与伦理时,两组人物的态度对比鲜明:李慕白与俞秀莲,是重伦理轻感情;玉娇龙与罗小虎,是重感情轻伦理。对于两组人物的感情态度,影片显然略偏爱后者,不仅让后者得以诗意的影像呈现,而且也让后者感动前者,剧中的李慕白与俞秀莲,之所以最后能坦然面对感情,其实是为玉娇龙与罗小虎的爱情所感动。

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从《卧虎藏龙》开始,李安更强调感情在生活伦理的比重。此前的“家庭三部曲”“感情三部曲”,均偏爱于伦理在生活伦理中的叙事与审美比重。《卧虎藏龙》中,影片即以角色人物的感情,为剧情的叙事线索,于是李慕白与俞秀莲、玉娇龙与罗小虎两组人物的爱情,成为影片的叙事重心。相形之下,影片中角色人物面临的伦理,在人物的情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连李慕白、俞秀莲这样以伦理为重的角色,都在最后突破了伦理的形式束缚,何况玉娇龙、罗小虎两人浪漫而放纵的爱情故事呢。总之,影片展现出感情在生活伦理中的重要,有时远胜空洞的伦理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