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继汉画像砖、画像石棺之后的第三大汉画像。
(一)汉阙画像中的社会生活
这一部分内容在汉阙画像里表现得比较丰富,其内容既有仕宦、贵族生活日常的“车马出行”“车骑出行”,也有献礼、献俘、乐舞百戏、杂技等。其目的在于炫耀墓主人生前的权势威仪、社会地位,描绘他享乐的幸福生活。
雅安高颐阙“车从”画像中,后面为一乘二马车,前面有八人。河南登封泰室阙的“车骑出行”画像中,前面刻一匹马拉着轺车,华盖下主人穿着斜襟长衣,拱手而坐;驭手坐于车前拉着缰绳,后面一人骑马跟随,应是主人的侍从。四川绵阳杨氏阙“骑从”画像所画为两骑前行,后有驺卒两行八人,手执斧钺做疾走状。上述这些场面充分反映了汉代贵族驾车游玩的悠闲生活,也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权势和威仪。画像中的“骑从”“车从”的人数,符合《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璅弩车前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的制度,反映出其主人的身份。
马戏是汉代杂技的一个突出内容,如《盐铁论》中说:“马戏斗虎。”《三国志·甄皇后传》中注:“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河南登封少室阙上刻有一幅马戏画像,雕两匹四蹄腾空奔驰的骏马,前一匹马鞍上有一绾双丫髻的少女,穿紧身衣裤,做反弓倒立状。后面一匹马上有一女子,长袖舒展,随风向后飘扬。长袖的飘动和人体的自然后倾,刻画出马跑得飞快的样子,同时也使人们感到汉代马戏的惊险和艺者技艺的高超。登封启母阙上有一幅幻术画像,刻一人袒胸,双手抱一长颈瓶,仰面向上喷火,这可能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口中喷火术。山东莒南孙氏阙第三栏内,左侧两人前后盘坐,前下方有一琴,在前者似做鼓琴状,在后者似在打击乐器,右侧跪一人扬袖而舞;第四栏内,右两男,左两女,各跪立对揖。
中国是足球的故乡。踢足球,古代叫“蹴鞠”或“蹋鞠”,蹴就是踢,鞠就是球。刘向《别录》中云:“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日起战国时。”《汉书·枚乘传》中载:“蹴鞠刻镂。”颜师古注:“蹴,足蹴之业;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鞠为戏乐也。”《战国策·齐策》中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蹹(踢)鞠者。”可见战国时期“蹴鞠”这种运动在齐国就已经流行了。到了汉代蹴鞠运动更加普遍,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很爱蹴鞠。《西京杂记》中载:“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汉武帝以及卫青、霍去病还把蹴鞠作为军事体育运动的一个项目。古代的鞠是用熟皮子做壳,里面填塞羊毛,所以,也有人叫它“毛丸”。至于球里用胆充气的方法,则在唐代才开始出现这种球,被叫作“气球”。河南登封少室阙和启母阙都有蹴鞠的画像。如登封少室阙的蹴鞠画像中,刻一个头绾高髻的女子,细腰,穿长袖舞衣,舞袖轻盈地向后飘扬,双足跳起,正在踢球。其两边各刻一人,一人穿长衫坐在凳上手拿鼓桴击鼓,一人跪坐着伴奏。(www.xing528.com)
(二)汉阙画像中的装饰纹样
作为汉阙画像的有益补充,汉阙中装饰性的图案主要有菱形纹、圆圈纹、方框纹、十字纹等几何纹,以及绳纹、水波纹、圆点纹及植物花卉纹等。这类纹饰在汉阙上一般不以主图的形式出现,而是对主图进行烘托,或对上下图案进行连接、转换、分隔等,主要起承上启下、装饰过渡的作用。
重庆的乌杨阙在楼部的介石上用菱形、八边形、方格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四川渠县冯焕阙也雕刻有菱形纹饰。河南少室阙、泰室阙、正阳阙等用圆圈纹进行装饰,这些圆圈纹都上下对称并整齐排列。
四川渠县蒲家湾无铭阙上雕有花草状的“嘉禾”图,在斗棋下的狭小空间里,它起到了点缀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