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的功能有诸多看法。20世纪70年代,曾任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的约瑟夫·维奇·诺贝尔(Joseph Veach Noble)在《博物馆宣言》中提出博物馆的五大功能说:“Collect”(收藏)、“Conserve”(保存)、“Study”(研究)、“Interpret”(解释)、“Exhibit”(展览)。80年代,有学者把博物馆的功能概括为“三E”,即“Educate”(教育国民)、“Entertain”(提供娱乐)、“Enrich”(充实人生);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馆徽中包含着Education(教育)、Expedition(探索)、Research(研究),表示对本馆功能的认识;荷兰学者彼得·冯·孟石(Peter Van Mensch)也认为博物馆具有三种功能,即“Preserve”(保藏)、“Study”(研究)和“Communication”(交流)。
我国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始于20世纪初,南通博物苑的创立者张赛认为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是“留存往迹、启发后来”“为政治、学术参考之大部以补助于学校者”,体现了中国博物馆人对博物馆功能的最初认识。20世纪30年代,杨钟健提出博物馆的“三使命”为“搜集”“研究”“保存陈列”。40年代,曾昭烯在《博物馆》论著中提出了四大功用说,即“保存有价值的物品”“辅助研究工作”“实施实物教育”“实施精神教育”。50年代,博物馆“三性二务”表述博物馆的功能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收藏”。1961年《博物馆工作概论(初稿)》中把博物馆的功能总结为“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认为“收藏、研究、教育概括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11],姜涛、俄军《博物馆学概论》亦持相似看法,并指出当代博物馆兼具信息中心、公共交流、休闲娱乐和文化象征等新型功用,是对博物馆三大基本功用的扩展和延伸[12]。博物馆的功能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代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笔者认为当前博物馆的功能可表述为“收藏、保管,科学研究,教育,娱乐”。
(一)收藏、保管功能
博物馆现象起源于收藏珍品,中国古代收藏书画、彝器、古玉、玺印的现象起源很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出现。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贵族对奇珍异宝的收藏是现代博物馆产生的基础。藏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收藏、保管也是博物馆首要功能与最基本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博物馆收藏、保管的对象已不限于珍贵文物与艺术品,而是涉及人类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见证物,既包括物质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博物馆能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传给后人,这是博物馆特有的功能。
博物馆获得收藏的途径主要有文物征集、获得馈赠和遗赠、从私人收藏家或拍卖会上购买藏品、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等。
(二)科学研究功能
博物馆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对藏品本身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性研究,大量藏品只有进行深入研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才能被揭示,明确主题、挑选藏品、设计展览与撰写解说词等过程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说研究工作贯穿博物馆工作的全过程。随着时代的前进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机构,其研究对象已不再局限于藏品本身,而是扩展到博物馆实践以及博物馆公众研究等方面。
博物馆研究的目的是社会利用、展览和教育普及服务,只有达到较高的研究水准,才能保证博物馆各项工作的水平与服务的质量,许多著名的博物馆不只藏品丰富,同时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重镇,如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大英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等。一些博物馆为了加强研究,还专门设有研究部门并主办学术刊物,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设有学术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设有故宫研究院,河南博物院设有研究部等。
(三)教育功能(www.xing528.com)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收藏与研究功能的延伸与扩展。博物馆对外开放后,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观看展览受到教育与启发。博物馆教育的对象为整个社会的全部成员,从儿童到老人,从一般群众到残疾人,从国内观众到外国旅游者,从个人到团体,博物馆都对他们开放。博物馆不只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也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第N个课堂[13],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陈列室,通过参观展览、参与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
博物馆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通过大量运用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作用于观众的感官。这无论从人的生理机制或者认知过程来说,都会使观众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和理解。此外,博物馆还通过讲解服务、公众讲座、出版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加深观众对博物馆陈列的理解。
2007年,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修订,将“教育”调整至功能首位。2015年,我国《博物馆条例》正式颁布,借鉴了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亦将教育功能提升,虽然只是顺序的调整,表明了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认知的提升与社会责任的强调。国家文物局近年在对博物馆的评审工作中,也已经将教育以及相关的比重提升,博物馆观众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四)娱乐功能
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在20世纪初就提出应关注博物馆的娱乐功能,“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博物馆作为公众娱乐场所的价值……观众有很多在博物馆这种健康而充满生气的环境中享受闲暇时光的机会”[14]。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年人,教育与乐趣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国内的博物馆学者也越来越认识到博物馆娱乐功能的重要性,苏东海在《博物馆演变史纲》中指出,“在文化生活高档化趋势下,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文化娱乐的需求。在工业社会紧张喧嚣的生活中闲暇时间是很宝贵的。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休息和积蓄精神再生产能力的积极方式。博物馆是提供高尚文化娱乐,培养生活情趣,满足美感要求的场所,博物馆应该强化这方面的职能”[15]。
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已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必选,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参观博物馆也被提上旅游的重要日程,许多博物馆成为旅游热点。这是博物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融入休闲娱乐的文化元素,使专业知识通俗化,向观众提供趣味性强的展览;另一方面,要增加扩大这方面的项目设施,积极开办具有吸引力的各种欣赏娱乐活动。
而且,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自觉自愿的自发行为(自觉地走进博物馆)。众多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出于娱乐性动机和目的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在数量上远远多于以接受教育为动机和目的的观众,因此,现代博物馆既要重视教育,也应关注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吸引观众,“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能获得愉悦、新奇、惬意等娱乐性的享受。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娱乐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博物馆的藏品为基础,以教育为最终目的,博物馆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